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12月21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第四届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前沿论坛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
关注实践前沿 注重理论转化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盛方龙,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刘大卫主持开幕式。
芮鸿岩在致辞中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近年来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并指出,学校近年来国家级项目、智库、人才及奖项等量质齐升、多类突破。为推动建设应急主题新型特色高端智库项目,学校于2021年9月与江苏省应急管理厅等合作建设“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并持续开展理论研究、举办高端论坛。继续开展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前沿,注重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
盛方龙表示,南京工业大学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应急智库)为全省应急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要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推动应急科普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张新科肯定了南京工业大学在人文社科人才培养、智库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并表示,论坛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将开创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新篇章。
与会学者认为,安全与应急管理在国内外均是重大且紧迫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路径、展示治理效能的有效载体,要从应急管理视角深化理论创新和政策研究,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在特邀报告中,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进程、应急管理体制以及应急管理工作特点等方面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应急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向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二是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三是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委员高小平梳理了我国应急管理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并表示,以系统集成改革思维推动应急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运用法治方法、强化科技赋能,破解应急管理预防难、协同难、纠错难与基层难等现实问题。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统筹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提出,城市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的新格局,要把握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根本遵循,推动建设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向事前预防型战略路径转型,强化科技、法治等公共安全体系的支撑和保障。在城市治理领域,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的最佳途径,能够为现代城市治理提供技术驱动和能力支撑。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彭勃认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和治理要坚持底线策略、普惠策略、提质策略,有效应对风险与不确定性等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中的现实难题。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王义保分析说,构建公共安全框架体系,在政治逻辑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在空间逻辑上要打造全域公共安全应急框架体系,在结构逻辑上要加强军地应急全要素协同。
中南大学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主任王秉认为,模型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思考工具和研究手段。国家安全理论相关模型主要有普通安全三要素模型、安全全对象/全状态/全环节模型、国家安全蝴蝶结模型、数智赋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机制与路径模型、数智赋能推进国家安全现代化的机制与路径模型等。
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手段,探索应急管理和安全治理的新路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晓林认为,大模型是当前数字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在大安全大应急领域,要积极研究和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自然灾害、网络安全、社会安全、交通等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路径。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李燕凌以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为例总结了数字赋能危机学习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要推动危机情境下的数字治理技术创新发展,借助数字技术为人类的“危机学习”持续赋能,从而不断提升危机应对和安全治理能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李瑞昌阐述了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智能路径并提出,该路径建设主要有三条思路:一是从“事”或未遂事件或突发事件寻找某种类复合风险,二是确定特定时空下物及其生事的设置场景,三是明晰要为何种类的风险建立大模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交通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车洪磊介绍了智能消防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分析说,我国智能消防机器人行业起步晚但进步快,主要围绕以下六方面展开:一是研发高精度三维空间重建与路径识别定位技术;二是基于多模态传感器融合的火场与射流感知技术;三是灭火射流多自由度姿态视觉伺服控制技术;四是智能消防机器人与无人机协同作业技术;五是系列化智能消防机器人装备及技术;六是智能化作业与集群协同控制平台。
多途径、多领域提升应急治理能力
提升企业管理者的风险认知模式分析与预判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魏玖长认为,责任目标加压、认知僵化、资源挤兑是企业风险中的突出元素;在风险认知上,主要有实体因素论、状态改变论、事件后果论三种风险认知类型。基于信号甄别—逻辑判别—事态估测的风险预判过程,要从提高风险意识等方面培育企业管理中的风险预判能力。
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曹杰分析了近年来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进展并提出,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面临为人民权益性需求不断增强、人口基数大且流动人口增长趋势显著、数字技术与虚拟社会迅速发展等现实挑战。要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社会安全事件源头预防体系、监测预警体系、指挥控制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以更好地提升社会安全事件应急能力。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伟建认为,安全视角下的江苏化工高质量发展,要多举措去存量、“链”动新产业,聚焦精细化工、深耕精细化学品质,优化产业布局、挖掘国内外资源要素,构建产研体系、重铸新型产业制高点。
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院长张治宇分析说,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法律困境问题,一要确立以消防救援局为中心的兜底机制,二要推动消防救援局职能转变,三要在过渡期将城区相对集中处罚权赋予城市管理部门,乡镇相对集中处罚权赋予乡镇政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象明提出,要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落实,使各级各类机构实现由常规运行机制向应急运行机制转换,推动建设统一信息平台和高效能通讯系统等。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一弘表示,应急政策制定实施不仅为政府改革提供了机会窗口,还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政府角色与定位。深入的政策分析有助于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源头治理,把问题解决在成灾之前,防止应急管理政策失灵。
会议由南京工业大学、长三角安全发展与应急管理研究联盟主办,南京工业大学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应急智库)等单位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