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这深刻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标识性范畴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以发展为指向的重要命题,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样蕴含着深刻的安全逻辑,彰显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要义。只有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逻辑,才能更好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以安全发展理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一、安全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重要作用。对于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由此可见,在发展过程中理念之于实践的重要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而在这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安全理念,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义与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总体”理念存在着显著的契合对应关系。作为一种全局的系统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突出强调“大安全”理念,“总体”凸显出国家安全的全面性、系统性,而在这背后运行的逻辑思维方式正是系统思维,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与之高度一致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其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毫无疑问,中国式现代化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同样必须以系统思维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之内涵要义,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本身蕴含着大安全格局下的诸多安全要素。这是安全理念指引之必然呈现。例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其中清晰呈现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核心要义,同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理路相通。又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旗帜,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契合。通过这些要素关联,不难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安全考量的整体布局,充分说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安全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引。
二、安全统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特征各有其侧重,分别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本质特征、崇高追求、鲜明特点、突出特征,蕴含着人口与发展、效益与公平、经济与文化、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等关系范畴,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又必须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由此可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善用“十个指头弹钢琴”,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而这些最终都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最高原则,放眼全球、展望未来则要以世界眼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这之中势必涉及对发展和安全,以及重点安全领域的科学统筹,尤其是随着当前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内外因素更加复杂,呈现出更为突出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人类越来越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统筹兼顾的必要性亦随之得到强化。在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上,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在重点安全领域之间的关系上,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发挥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毫无疑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本身需要统筹兼顾若干重要关系,而这些重要关系又内蕴着诸多安全因素、安全领域、安全事项,深刻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安全的链接,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统筹逻辑。
三、安全塑造
所谓“塑造”,就是要以前瞻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手段实现某种价值,达致某种状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矛盾属性看,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可以说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现代化;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看,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实现创新突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一种塑造,因为其破除了西方现代化的神话和迷雾,塑造出世界现代化的新范式、新格局,成为人类现代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亦是一种塑造,因为其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从中可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风险之维。为此,必须塑造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国家安全态势,进而营造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良好安全环境。总体国家安全观精髓要义的“五个统筹”包含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而较之于“维护”,“塑造”更加强调积极作为和长远谋划,可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此时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不断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之相应就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四、安全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而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得到推进和拓展,走得通行得稳,在制度、物质、精神中必然离不开安全的保驾护航,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安全被定位为头等大事、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民族复兴的根基。“头等大事”“基石”“根基”的重要论述折射出安全之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功能。
事实上,“保障”反映为一种交互动态意义上的支撑与支持,其强调对某种事物的保护和确保,使之处于安全和稳定的良好状态。在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有赖于全面有效的安全保障。而国家安全保障涉及党的领导、制度、科技、人才、教育等方方面面,这些均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义,以及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形成明显的对应关系。
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而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其二,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健全完善的制度保证,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则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其三,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而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同样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安全的交联点,总体而论,这些都统合于统筹发展和安全重大原则指引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任务要求之中。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应同步推进、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也需要守正创新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唯有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安全逻辑,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编号:LSYZD21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