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理中国】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2024-01-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斗争。我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国,并将长期面临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3日发布《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作为我国首部系统阐述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的白皮书,详细介绍了我国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了我国反恐怖主义工作的成功经验,科学回答了我国反恐怖主义工作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评价
  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分为五个部分。
  一是“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日臻完善”部分。通过梳理我国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形成过程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说明我国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始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立法精神。
  二是“恐怖活动认定清晰、处罚规范”部分。介绍了我国反恐怖主义法对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概念的法律界定,特别说明了对恐怖活动违法行为的处罚原则,目的是指导反恐怖工作实践,促进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科学化、文明化与规范化。
  三是“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规范权力运行”部分。阐述了我国执法司法办案机关主体如何在法律指导和外部监督下行使法定职权、落实办案责任,通过拓宽监督渠道增强执法司法透明度,保障公民监督权,最终达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目的。
  四是“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权”部分。通过介绍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当事人获得全方面、多渠道的救济权利,说明我国将依法惩治恐怖活动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有机结合,防止权力滥用和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当事人基本权利从实体层面得到切实保障。
  五是“有力维护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部分。阐述了我国从增强反恐防恐能力、统筹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消除恐怖主义思想滋生土壤等,使得反恐维稳和去极端化工作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在捍卫国家安全、人民安全的同时,也为全球和区域的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白皮书体现“中国经验”
  坚持依法打击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白皮书指出,一方面,我国以《反恐怖主义法》为核心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反恐怖主义预防性法律体系。反恐怖主义工作呈现制度化、法治化、专业化,保障我国的反恐怖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司法机关在对恐怖活动犯罪定罪量刑过程中,坚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基本要求,依法确定量刑基准刑和宣告刑,确保罪责刑相适应,罚当其罪,实现惩罚与预防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我国法律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根据违法或犯罪活动情节、程度、形式、性质、形式等方面的不同作了明确的界定,使反恐怖主义工作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精准化,禁止出现因法律条文模糊、宽泛而导致执法任意性问题,保护无辜公民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杜绝了侵犯人权现象的发生。
  坚持法定职权与权力监督相结合。白皮书强调,一方面,执法和司法机关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例如,公安机关在侦查涉嫌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案件中,严格依照我国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依法适用技术侦查措施和强制措施。司法机关必须严格遵循立法机关所制定的反恐相关法律制度及准确适用刑事程序,在理念和实操两个层面做到严格把好定罪关、量刑关、程序关、监督关、底线关,严于守法,勿愧职责。另一方面,我国依法赋予执法、司法人员自由裁量权,又对其加以规范和合理限制,既是情势所需,也是维护正义的必然要求,以确保执法、司法权力的运用符合法律。同时,执法和司法机关行使权力时不仅要做到内部监督,还要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让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住法庭考验,经得住“辩方质疑”、经得住“媒体曝光”。
  坚持宽严相济与教育挽救相结合。白皮书指出,一方面,司法机关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恐怖活动犯罪定罪量刑,严格根据法律的明文规定进行,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全面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少数十恶不赦、顽固不化的暴恐团伙头目、骨干分子,依法处理、严惩不贷;对罪行较轻,危害不大,能认罪悔罪者,以及未成年人和受蒙蔽、胁迫参加者,依法从轻处罚,充分发挥刑罚的教育改造和预防犯罪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感染极端主义、行为尚未产生严重危害后果的人员,用“拉”而不是“推”的方式,用关爱而不是严惩的方式开展教育挽救,让此类人员提升明辨是非、抵御渗透和自我转化的能力,最大限度摆脱恐怖主义影响、摆脱极端思想束缚,达到重在治本,消除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与条件。
  坚持维护稳定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白皮书介绍,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始终保持对恐怖势力的威慑态势,将反恐怖主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加强反恐怖主义的能力建设,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手段,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为面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严峻挑战,我国先后参与了数十项全球性反恐怖主义公约,为全球和区域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我国把保障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新疆为例,通过推进一系列惠民工程让新疆地区千年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铲除滋生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土壤。努力践行依法反恐、保障人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让安居乐业、和谐稳定成为社会发展主流。
白皮书的时代价值意蕴
  白皮书的发布,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在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我国反恐怖主义工作法治化,有助于强调规范状态、正常程序和精准定罪量刑,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将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反恐怖主义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以求固根本、利长远之效,弘扬法治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其中“依法治疆”位居首位,以法律思维视之,以法治方式行之,充分体现了依法治疆在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不可替代的首要作用。
  白皮书的发布,凸显了争取人心的战略考量,有助于展现我国反恐怖主义工作的民意基础、现实关切和法理依据。一方面,反恐怖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斗争,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白皮书的发布恰逢其时,有助于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把握反恐怖斗争形势新变化新动向,保持反恐怖斗争的战略定力,清醒认识当前反恐怖斗争形势的严峻复杂,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防止盲目乐观思想,时刻绷紧反恐怖斗争这根弦,持之以恒地深化反恐怖主义专项斗争。另一方面,有助于全国人民和实务工作者全面详细了解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普及全民防恐反恐法律常识,切实提高群众反恐意识,让反恐防恐意识深入人心。有助于凝聚人心,构建党委和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制,不断推动反恐怖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全力打好反恐防恐组合拳,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白皮书的发布,回应了对外斗争的现实需要,有助于塑造我国国家形象。一方面,在反恐怖斗争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白皮书从国际合作层面说明我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关于法治反恐的倡议,在借鉴国际反恐和去极端化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国具体情况,有效开展恐怖主义斗争和去极端化工作,加强反恐合作,为国际反恐斗争作出了中国贡献。另一方面,白皮书的发布是向国际社会背书,郑重宣告我国开展反恐斗争的目的、态度、策略和取得的成果。不仅是对境外反华势力肆意批评指责我国反恐行动和人权、宗教状况的有力回应,减少对我国反恐怖主义工作立法与实践进行妄自揣测和评判的声音,还与部分西方国家打着反恐旗号实则侵犯人权行径,造成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严重人道主义危机的“双重标准”形成鲜明对比,让“以恐遏华”的图谋不攻自破,提升和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综上所述,白皮书的发布不仅是我国持续深化反恐怖主义工作规律认识,总结宝贵经验,巩固主动局面的要求,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恐怖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体现,为我国依法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有助于不断巩固拓展我国反恐怖斗争良好态势。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