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二十大】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

2023-04-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谢贵平,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求是智库”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讲座教授

  自古以来,安全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话题,是人民福祉的最基本保障,是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和首要指向,也是人类最优先、最重要的公共资源与公共产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由区域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迈进,海外利益不断拓展,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大概有2.86万家企业在海外进行了投资,在境外建立企业4.56万家,分布在全球的190个国家和地区,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8万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的发展、安全、利益与治理已经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只有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基于全球性视野、前瞻性思维和战略性考量,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和社会矛盾,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才能实现人民的福祉、社会的和谐及维护海外中国的利益与安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丰富“平安中国”建设新内涵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同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并就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深入阐述,强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鲜明地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由“谋划”到“全面推进”再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平安中国”建设战略一以贯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当前,世界形势风云激荡,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日趋激烈,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全球性和区域性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民粹主义”盛行,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类安全风险和危机挑战。

  在深度全球化时代,商品、资本、数据、信息、人员、技术与现代化交通工具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叠加,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新时期“平安中国”建设不仅涵盖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生态等不同领域,还关涉主权、政权、人权;不仅要防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军事冲突、领土纠纷、突发事件等带来的破坏,还要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危机、威胁;不仅要防范自然型和人为型及自然与人为复合型的安全威胁,还要应对地缘、利益、认同、网络、话语、价值等不同场域的安全威胁;不仅要维护主观和客观及不同主体间的安全,还要防范和应对国内及跨国性、区域性、国际性与全球性不同层次的各类安全威胁;不仅要应对当前各类安全风险和威胁引发的常态危机与非常态危机、显在危机与潜在危机,还要防范当前各类安全风险、威胁引发的代际危机及代际侵害。

  新时期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需要以高水平安全推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维护高水平安全。不仅要求国内社会矛盾能得以化解、社会冲突能得以调适、社会富裕能得以保障、社会公平能得以体现、社会正义能得以伸张、社会和美能得以实现、社会安全能得以维护,而且还要让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中国企业、工程、项目、人员等的安全和利益得到保障。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体系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期,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需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加强治理体系化建构。

  一是树立广义安全、综合安全、总体安全、全球安全理念,加强协同共治。维护不同领域的安全:全面维护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态、科技、网络、资源、生物、海外利益与发展等不同领域的安全;维护不同地域的安全:既要全面维护国内不同省区包括边疆与内地的安全,也要全面维护中国在全球各地的项目工程、工厂、公司企业及产业园等海外利益与人员的安全;维护不同场域的安全:全面维护地缘、利益、认同、网络、话语、价值等场域安全,防范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威胁我国海外利益与边疆安全,增强边疆地区多民族的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防范敌对势力对我重要部门实施的网络攻击,积极应对美西方反华势力通过“舆论战”“认知战”等抹黑和诋毁中国国际形象及损毁中国国际声誉,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破坏、维护我国人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历史观、是非观等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维护不同层次的安全:在全面维护国内人民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上,积极防范跨国性、区域性、国际性及全球性安全威胁;维护不同类型的安全:全面防范自然性如台风、海啸、地震等引发的安全威胁,人为性如“贸易战”、“生物战”、跨国犯罪等引发的安全威胁,以及自然与人为复合型如生态破坏、恐怖主义袭击等引发的安全威胁;全面防范显在与潜在的、当下与未来乃至代际的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与威胁。

  二是正确统筹好五对安全关系。在统筹内部与外部安全方面,在中国内部要打造出经济建设欣欣向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的局面,化解内部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全面维护中国海外利益与海外人民安全,同时防范外部风险输入。在统筹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方面,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防范土壤被污染、耕地和生态环境等被破坏;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中国人民生活富裕、精神富有、生命健康,维护民生权益、维护民众安心,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方面,军民融合、平战结合,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积极应对各种“非传统战争”“非常规灾害”“非常态危机”“非预见风险”“非敌意冲突”。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方面,不仅要建设好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还应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世界”提供中国样本、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方面,不仅需要提升遏制危机冲突及打赢局部战争能力,对故意、蓄意、恶意和敌意围堵、遏制、打压和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内外敌对势力要研究制定反制与反击措施。

  三是建立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安全治理体系。建立“情报预报-预警预防-应急管理-善后处置-学习革新-方案优化”全方位、全链条的安全治理体系,把安全治理贯穿到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为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保驾护航。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促进“平安中国”建设现代化 

  现代化的核心思想是全球化、科学化、理性化、民主化、法治化与智治化。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现代化,需要树立全球安全观和全球发展观理念,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建立科学、完善的组织与制度体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现代科技手段与方法,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现从“治安”到“平安”、从“消极安全”到“积极安全”、从事后“救火式”应急管理到事前“防火式”预警预防、从“安全自保”到“安全互保”、从“利益博弈”到“命运共同”的转变,助推“平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转型升级。

  促进高水平“平安中国”能力现代化建设,首先,在物质技术层面,需要加强国防军事、科学技术、经济基础等“硬实力”建设;其次,在文化价值层面,需要加强文化、规范、制度、信仰、价值与法制等“软实力”建设;再次,在维稳能力与文化价值复合层面,需要加强军事威慑与政治外交相结合、刚性强制与柔性治理相结合等“巧实力”建设;最后,对于破坏和侵犯我国核心利益的敌对行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加强“反制力”建设。在国内层面,全面贯彻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多元行为体合力共治和防范化解各种安全威胁与危机,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和利益,才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在国际层面,树立“安全互保、风险共担、和合共治、命运共同”理念,努力推进“共商、共建、共创、共赢、共享”的全球安全文明建设,消解人类安全困境。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