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安全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从周边安全共同体做起,需要从发展与安全共同体建设着手。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在睦邻、安邻、富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周边发展和周边安全共同体构建已见雏形。其中,中国在参与构建中南亚地区发展与安全共同体方面成效显著,积累了一定经验。
背景与成效
中南亚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周边地区,在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地区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中南亚面临着复杂的安全问题,安全形势复杂又脆弱,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并存且外溢性强,这给周边国家、周边区域的安全形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安全共同体建设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面对中南亚地区复杂的形势,中国积极推动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并支持该组织的扩员。中国积极建设性地参与阿富汗事务,为中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国还积极支持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会议),努力提升其机制化和制度化水平。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双边关系,与中南亚各国在重大战略问题和许多具体问题上都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一带一路”倡议也在中南亚国家广受欢迎,各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性持续高涨。
目前,中国与中南亚地区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政治为本、安全为源、经济为基、能源为核、交通为纲、文化为辅。以上六个方面又是互为基础、相互影响的。中国参与中南亚地区发展与安全共同体的构建,也是以这一基本格局为框架展开的。
中国和中南亚各国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兴趣”,形成了“共同话语”,开展了“共同行动”,进而形成了“共同责任”,正在逐渐形成“共同命运”。各国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提高,彼此的亲近感显著增强,同时也大大拓展了各个国家的战略回旋空间,为整个地区的稳定注入了更多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在中国的参与和努力下,中南亚地区尽管仍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和安全隐患,但实现了总体上的稳定,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经验
中南亚地区发展与安全共同体的构建,有望为其他周边地区乃至人类安全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一定经验和借鉴之处。
(一)辩证统筹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中南亚地区表面上已经拥有了众多安全机制,甚至已出现了安全机制拥堵和过剩的现象;但另一方面,这些机制的效果又饱受诟病。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安全机制大多缺少发展安排,或者安全进程与发展进程相脱节。如美国在阿富汗的惨败,主要原因之一是只重视表面的安全问题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问题。
而中国经验在于,从参与创建上合组织开始,就对安全和发展问题进行了辩证考虑和综合安排,这也是上合组织在中南亚地区备受重视并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积极与中南亚国家合作打击“三股势力”,积极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中国还重视并积极开展经济合作,近10年来更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扩大与各国的经济联系,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民生,为长治久安打下重要基础。
(二)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共同推进
中南亚地区长期有多边与双边机制安排并存的现象,但多边机制内部的真正多边合作一直较少,往往以双边合作为主。但在部分安全和发展问题上,双边合作不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且风险较大。
而中国经验恰恰在于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共同推进,最大限度地规避了风险和推诿扯皮等现象。如除了上合组织这一多边机制外,中国还围绕阿富汗问题参与了多个三边、四边等机制,与此同时,中国还与阿富汗、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中亚国家等进行着密切的双边合作与磋商。
(三)各国相互尊重一律平等
中国在与中南亚各国交往时,各国无论大小,一律平等。这充分体现在上合组织产生的上海精神中,也体现在中国与各国的双边交往过程中。中国充分尊重各国的历史和国情,没有对其他国家内政外交“教师爷”般的指指点点,更没有横加干涉,由此得到了各国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四)建设发展与安全共同体需要真抓实干
2011年,美国就在中南亚地区正式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后期甚至是完全没有了动作直至失败。不仅美国的“伟大设想”成了空中楼阁,包括印度在内的相关国家的高度期待也彻底落空,并影响到了美国其他相关战略规划的吸引力与可信度。
与美国不同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中南亚地区具有良好的基础,而且在经过深思熟虑的规划后,很快就有了系列动作,投资和工程项目硕果累累,不仅加强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五通”,也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相关国家间及国家内部的“五通”,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的实践典范和生动案例。
建议
鉴于中南亚地区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未来中国可在加强构建中南亚地区发展与安全共同体方面做好如下工作。
(一)重视软实力建设与巧实力的应用
目前中国在中南亚地区的主要活动及影响力的获得,主要还是靠硬实力,尤其是靠贸易和投资。如经过评估发现,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在文化领域内,中国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今后,可更加重视软实力的建设和巧实力的应用。虽然中国在中亚的文化影响力与俄罗斯相比仍有一定距离,但倘若持续关注与投入,则有望在这一领域赶超美国。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双边合作
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情民情,中南亚各国的差别都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下,不能再单一地通盘考虑中南亚,而应在整体考虑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制定差异化的个性化方案,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强双边合作,提高合作的深度与质量。
(三)积极参与中南亚气候治理
中南亚是全球生态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同样也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全球变暖对于本就干旱少水的中南亚无疑是雪上加霜,并有可能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复杂的综合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南亚国家的积极参与和重要性不可忽视。未来中国可推动绿色“一带一路”与中南亚气候治理深度对接;发掘上合组织在气候治理方面的作用;加强与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深层次合作,以多重方式支持和参与中南亚地区的气候治理,丰富中国对中南亚的影响层次和影响力,打造和深化与中南亚关系的战略回旋空间。
(四)进一步拓宽能源领域合作
中国与中南亚国家大都面临着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问题,在能源合作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也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在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方面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具有较成熟的技术、经验、市场和雄厚的资金,并能生产高水平设备。在此背景下,在传统能源领域、新能源领域的上下游产业方面,进一步拓展与中南亚国家的全链条合作,有望实现更多更高层次的双赢。
(作者系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教授、执行主任,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