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矛盾加剧以及风险社会命题被提出,积极刑法立法观成为当前刑法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积极刑法立法观强调积极介入的立法导向,主张通过增加轻罪以强化公民的规范意识。它符合各国立法现实,具有一定现实根据。但是,积极刑法立法观不宜主张相当规模犯罪化,以免滑向激进刑法立法观,造成刑法对...
2025-04-01在我国加速制定《生态环境法典》背景下,生态环境刑法立法的内在构造亟待进行科学化调整。应当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立为生态环境刑法立法的指导思想,把资源永续、环境良好和生态安全确立为生态环境刑法立法的目的,增设预防性原则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在生态文明价值目标指导下,生态环境犯罪类型化及...
2025-03-31立足于实务动向,充分关注刑事裁判的动向尤其是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的最新进展,朝着完善理论体系的方向发力,确保刑法学从裁判中来、到裁判中去,刑法理论才能随时关注、思考哪些问题是中国司法上所特有的问题,并提出妥当或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刑法学知识体系实践性和自主性的内在统一,进而较为从容地...
2025-03-10刑罚的正当性根据是最基础的刑法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刑法体系的根基所在。古往今来,学者们各陈高见,给出了不同答案。报应刑论将刑罚正当性诉诸人们的公平正义感,强调刑罚的道德价值,却忽视了刑罚与社会的内在联系而失之片面。
2025-02-13近年来,我国对于耕地的重视和保护日益提升,而非法占用农地罪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于耕地最为严厉的保护手段。2024年8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16批指导性案例,其中第60号是“刘强非法占用农用地案”。本文结合该案例,尝试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理论难点进行探讨。
2025-02-13邹兵建副教授的《刑法教义学的案例进路》是以案例为经线、以问题为纬线而写成的刑事案例研究著作。全书共十章,收录了作者运用法教义学方法对包括江歌案、唐山烧烤店打人案、阿里女员工被性侵案、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于欢案等热点案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十篇文章;内容涵盖了这些案件相关的刑法解释、司法适...
2024-04-17随着电影《第二十条》的上映,“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关于这一命题的由来、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恐怕并不被刑法学界之外所熟知。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什么?德国学者贝尔纳(Berner)在其书中提出这一疑问并给予了回答。他指出,紧急避险是正(权利)与正(权利)的对立;正当防卫则是...
2024-03-07防卫行为和侵害行为是一对矛盾,实际上是法与不法、正与不正的关系。其间的逻辑关系很清晰:侵害行为是不法的,所以防卫行为是合法的;侵害行为是不正当的,所以防卫行为是正当的。将这一逻辑关系转换成正当防卫的命题,就是“法不能向不法让步”。防卫行为不是躲避侵害,如果要求遇不法侵害时先行躲避,明显...
2024-03-07正当防卫是公民进行私力救济的重要手段,它仅在紧急情况下针对不法侵害才被例外地允许。一般来说,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正当防卫的变迁能够反映二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变化趋势。
2024-03-07作为国家治理能力基础的基层政策执行,是中国政策科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其核心问题是基层政策执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