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法系刑法学 “支配为主、义务为辅”的归责模式,尚未摆脱自然主义的束缚,未能与当前迫切的社会治理需求之间形成应有的紧密关联,也存在理论构建表象化、碎片化的弊病。归责模式的重塑应以义务为基础。决定归责表现形式的不是事实存在,而是不同类型的义务,包括禁止输出风险的义务、要求提供照护的义务以...
2025-09-04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矛盾加剧以及风险社会命题被提出,积极刑法立法观成为当前刑法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积极刑法立法观强调积极介入的立法导向,主张通过增加轻罪以强化公民的规范意识。它符合各国立法现实,具有一定现实根据。但是,积极刑法立法观不宜主张相当规模犯罪化,以免滑向激进刑法立法观,造成刑法对...
2025-04-01在我国加速制定《生态环境法典》背景下,生态环境刑法立法的内在构造亟待进行科学化调整。应当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立为生态环境刑法立法的指导思想,把资源永续、环境良好和生态安全确立为生态环境刑法立法的目的,增设预防性原则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在生态文明价值目标指导下,生态环境犯罪类型化及...
2025-03-31立足于实务动向,充分关注刑事裁判的动向尤其是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的最新进展,朝着完善理论体系的方向发力,确保刑法学从裁判中来、到裁判中去,刑法理论才能随时关注、思考哪些问题是中国司法上所特有的问题,并提出妥当或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刑法学知识体系实践性和自主性的内在统一,进而较为从容地...
2025-03-10刑罚的正当性根据是最基础的刑法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刑法体系的根基所在。古往今来,学者们各陈高见,给出了不同答案。报应刑论将刑罚正当性诉诸人们的公平正义感,强调刑罚的道德价值,却忽视了刑罚与社会的内在联系而失之片面。
2025-02-13近年来,我国对于耕地的重视和保护日益提升,而非法占用农地罪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于耕地最为严厉的保护手段。2024年8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16批指导性案例,其中第60号是“刘强非法占用农用地案”。本文结合该案例,尝试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理论难点进行探讨。
2025-02-13邹兵建副教授的《刑法教义学的案例进路》是以案例为经线、以问题为纬线而写成的刑事案例研究著作。全书共十章,收录了作者运用法教义学方法对包括江歌案、唐山烧烤店打人案、阿里女员工被性侵案、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于欢案等热点案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十篇文章;内容涵盖了这些案件相关的刑法解释、司法适...
2024-04-17随着电影《第二十条》的上映,“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关于这一命题的由来、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恐怕并不被刑法学界之外所熟知。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什么?德国学者贝尔纳(Berner)在其书中提出这一疑问并给予了回答。他指出,紧急避险是正(权利)与正(权利)的对立;正当防卫则是...
2024-03-07中国理论特指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创立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中国...
对近代中国图书馆史进行再研究、再书写,为读者呈现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史研究的原创性成果与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