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中华法治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长期发展与演进,在思想、制度、经验等方面层层积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底层逻辑和路径,为全面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构建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筑牢了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8月31日,由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主办的“中华法治文明与当代中国法系建构”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学者表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度发掘中华法治文明的当代价值,推动构建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
面对21世纪世界法治秩序发生的深度调整、更新,我们要进一步发掘、传承、提炼、研究中华文明的法治途径和法治文明的中国特色,要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制度建设,从而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表示,中华法治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键支撑,我们只有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入手,才能深刻把握中华法治文明与当代中国法系建构的当代意义。另外,要加快阐明中华法治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法治文明的中国形态等标识性概念命题,深入剖析“第二个结合”以及法系文明和当代中国法系等重大关系问题。
要以构建新时代的中华法系为杠杆,推动中华法治文明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不同,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中华法系的重要价值,为我们开展中华法系研究和中华法治文明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表示,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注重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加快构建新时代的中华法系,不断推动中华法治文明发展进步。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相比,中华法系更着眼于整个文明秩序的建构,而不拘泥于法律的解释和适用等技术层面的问题。
中华法治文明复兴工程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加快实施中华法治文明复兴工程有利于形成比较成熟完备定型的现代化中华法治文明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法治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林表示,在加快推动中华法治文明复兴工程过程中,我们要深度挖掘和全面释放中华法系文明的当代价值,把中华法系的历史记忆、合理要素和优良传统融入当代中国的法治理论、法治战略、法治体系、法治实践和涉外法治、国际法治,使中华法治文明的优良传统成为法治中国建设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色,成为21世纪世界法治文明体系最有影响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做好中华法治文明研究工作和当代中国法系的建构工作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群策群力,奋发有为。只要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担负起赓续中华文明的时代使命,就一定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法治文物活起来,让陈列在中华大地上的法治遗产热起来,让书写在古籍百科上的法条文字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