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文茗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
人类正在面临数字技术带来的全面变革!不仅衣食住行离不开互联网,就连工作、学习和生活,也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形影不离的“体外器官”!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发生新一轮变革。这一轮新的技术变革不仅影响到所有的学科领域,还直接挑战了传统的哲学认识论,颠覆了传统的人类思想和认知体系。
目前,关于数字化、智能化变革的研究还存在着盲目追逐短期热点,缺乏对“长时段”教育技术变革历程的分析,也缺乏对技术影响社会、教育变革基础理论的深度研究。本书的研究起步于2003年,在20年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跨时代、跨学科的艰苦探索,在采撷多学科素材的基础上,“全景式”地描述了从口头语言、手工抄写、印刷技术、电子媒介到数字媒介,媒介技术影响人类认知和教育变革的画卷。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对这一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提出了系统的理论解释,为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提供了理论认知工具。
作者简介:
郭文茗,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曾任教育技术系系主任、院长助理。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技术学、在线课程设计、媒介技术与教育变革史、教育技术政策研究等。
编辑推荐: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哲学认识论提出了挑战,成为影响教育数字化变革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本书是作者经过20多年跨学科的研究,在采集了多学科素材的基础上,描绘了从口传到互联网,技术影响人类认知和教育变革的“长时段”画卷。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对这一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解释,为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提供了理论认知工具。
目录
序一 迎接百年未有的教育技术变革 林建华
序二 教育史研究的一部开创力作 张斌贤
序三 人文学科的历史变革与新文科的未来 陈跃红
引论
第一章 数字化变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互联网:一种传播媒介技术
第二节 媒介技术:智力技术
第三节 媒介技术:社会建构技术
第四节 媒介技术:“元认识”工具
第五节 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口传时代
第一节 技术特征:同时在场,开口即逝
第二节 口头语言与早期人类社会
第三节 口传时代的知识生产
第四节 口传媒介与教育
第五节 口语文化的遗存
第三章 手工抄写
第一节 技术特征:口说无凭,立据为证
第二节 希腊城邦与罗马帝国的治理
第三节 手工抄写时代的“元认知”工具
第四节 希腊人两次搜集人类知识的壮举
第五节 罗马帝国时期手抄文化的发展
第六节 阿拉伯智慧宫与百年翻译运动
第七节 中世纪的“拉丁语翻译运动”与学校的重建
第八节 手工抄写的局限性
第四章 印刷技术
第一节 技术特征:标准、大批量印刷
第二节 印刷技术与近现代欧洲的社会变革:马克斯?韦伯批判
第三节 用“新技术”整理“旧学问”
第四节 图表的精准印刷:科学语言的诞生
第五节 现代科学的诞生:哥白尼革命
第六节 印刷技术时代的教育变革
第七节 迈向现代社会
第五章 电子媒介
第一节 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技术特征:远距离大众传播
第三节 电子媒介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电子媒介与创新的扩散
第五节 电子媒介对知识生产的影响
第六节 电子媒介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数字媒介
第一节 技术特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第二节 互联网与中国经济的腾飞
第三节 数字时代的新知识版图
第四节 在线教育的探索
第五节 数字教育学的生态体系
第七章 对人类文明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反思人类文明——从“三个世界”的视角
第二节 媒介技术作为一种长时段历史分析框架
——重新思考“李约瑟难题”
第三节 教育的未来:新规则、新认知和新契约
后记 穿越知识的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