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在新的技术语境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绽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如何在现代传媒语境下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是新时代赋予的新命题。动画是一种蕴藏着巨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现代艺术样式,为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和创新表达提供了无限可能。正是在“守正”与“创新”的辩证思考中,在传统精华与现代科技的交相辉映下,马潇婧教授的著作《戏曲动画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23年12月版)应运而生,为新时代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具体而言,该书的学术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一、立足本体特征,构建戏曲动画的理论体系
戏曲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该书的一大贡献在于,没有简单照搬既有的戏曲或动画理论,而是立足戏曲动画自身的独特艺术规定性,力图从本体论的高度构建起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作者将戏曲动画的本体特征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支撑点。通过深入剖析戏曲艺术与动画艺术的内在矛盾和融合机理,作者提出戏曲动画是一种“非写实性的歌舞化程式影像叙事”艺术。这一界定高度凝练地揭示了戏曲动画的艺术本质,即在动画影像塑造过程中,既要遵循戏曲程式化的表演和叙事逻辑,又要发挥动画夸张变形和想象拓展的特点,二者辩证统一,相互交融。
进一步来看,作者提炼出“戏”“动”“画”三个关键词,作为理解把握戏曲动画基本艺术规律的切入点。所谓“戏”,指的是运用戏曲程式化的表演和叙事模式;“动”,强调动画自由夸张变形的特点;“画”,则着眼于动画影像呈现的视觉造型性。三者环环相扣,构成了戏曲动画的核心本体要素。作者围绕这三个维度,在剧本创作、角色塑造、场景设计、动作表演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理论阐发,这无疑拓展了我们对戏曲动画艺术规律的认知。
二、纵横辗转审视,梳理发展脉络揭示规律
戏曲动画作为一门融合传统戏曲和现代动画的新兴艺术样式,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从无到有、从探索到日渐成熟的演进轨迹。该书的一大创新之处在于,作者没有简单罗列历史现象,而是力图在全面梳理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运用理论视角揭示其中蕴含的必然规律。作者在考察国产戏曲动画发展历程时,采取了纵向历时性和横向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路径。纵向来看,作者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的初创期、21世纪初的发展期和近十年的深化拓展期。作者运用扎实的文本分析方法,选取各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细致剖析,客观评估其在艺术表现、美学风格等方面的成就和局限,进而探讨不同阶段创作实践的发展演变规律。这种历时性的梳理一方面为我们全面认识戏曲动画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也为作者在纵向线索中把握总体发展规律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作者在横向维度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戏曲动画作品进行了系统的类型学考察。通过对京剧风格、皮影戏风格等代表性动画形制的比较分析,作者提炼出不同类型在视觉风格、叙事策略、程式运用等方面的异同特点及其形成机理。这种共时性研究视角,使我们对国产戏曲动画的多元化发展现状有了更加立体和丰富的认识。
三、守正创新兼备,探索戏曲动画现代化路径
戏曲动画作为一种融合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的新兴艺术样式,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实现艺术表现形式的现代转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命题。该书的另一大创新之处在于,作者没有囿于对既有成就的简单罗列和肯定,而是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以开放进取的创新意识,对戏曲动画的现代化发展路径进行了极富前瞻性的理论探索,彰显了强烈的使命担当和深厚的文化情怀。
在谋划戏曲动画创新发展的思路探索中,作者以宏阔的文化视野和敏锐的前瞻意识,提出了精品化、多样化、现代化“三位一体”的战略抉择。精品化要求聚焦内容品质的全面提升,力求赋予传统题材以鲜明的时代感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多样化强调拓展题材内容外延,讲述新时代中国人的多元化生活景观,彰显文化自信;而现代化则意味着要以现代审美眼光重新编码传统艺术符号,用更加贴近当代人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这“三大发展维度”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既是对问题症结的精准识别,也是对破解路径的系统擘画。此外,面对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大众审美趣味和文化消费习惯的新变革,作者提出戏曲动画要主动迎合年轻一代受众的接受心理,在叙事方式、互动形态等方面积极革故鼎新,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