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普及中华邮文化历史传统的新尝试——评《漫话中国邮政文化史》

2024-06-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传播科学精神是科普读物创作的应有之义。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邮文化历史悠久引人瞩目。从先秦时期邮驿制度的出现到近代邮政的设立与变迁,古人在建设传统邮驿发挥其信息传递功用的同时,与邮相关的设施、工具及其形象、特质随着时代的演进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邮文化,彰显出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承继以及兼收并蓄的特质。时至今日,收发快递包裹已成为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与之相关的中国邮驿历史文化以及中国邮政历史文化却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知识盲区。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朋友来说,“邮票”“邮戳”几乎成为了陌生的词汇。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邮政知识与邮政文化,对于丰富大众精神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由南京邮电大学叶美兰教授、袁潇教授及方仲玮老师所著的《漫话中国邮政文化史》(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着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叙述中国邮的文化及其发展过程。从先秦时期的“符节”“烽火”讲起,一直到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中国邮政,系统梳理了我国有史以来的邮文化,同时兼顾到不同时期信息传递工具以及技术方面的变革。难能可贵的是,该书对众多与邮相关的专业词汇,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同时,将纷繁复杂的邮历史、邮文化,通过提纲挈领的线索、简明扼要的知识以及生动形象的故事予以展现。整本书主线明确思路清晰,是了解中国邮文化、邮历史的优秀科普著作。

  从我国邮政发展的历史来看,邮政与国家发展之间联系紧密。置邮传命的宗旨决定了“邮”与“政”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不仅传统社会的邮驿制度肩负着传递军政要务的重要职责,伴随着近代邮政制度的确立以及民国初年的“裁驿归邮”,邮政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长期以来,国内出版了不少通信方面的科普著作,虽也涉及一些邮政业的知识,但主要方向聚焦于使青少年朋友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脉络。相较于“邮文化”以及“邮历史”,人们似乎更关心精美的邮票,并出版了众多面向大众的集邮知识科普读物。实际上邮政文化内涵丰富,并不仅仅是邮票或者邮戳等具有收藏价值的文化,它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江苏高邮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陆续举办多次中国邮文化节,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发挥了传承邮文化的功用。因此,弘扬邮文化,普及邮政知识,也是该书写作的主要创作目的。该书中聚焦于从历史现场出发,展现邮的历史文化,从而力图使大众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该书对于中国传统邮驿制度如何演变至今有所了解。同时,该书兼顾讲述了邮票、邮戳以及邮政标识的变迁,以使读者能够对近代以来的邮政事业形成系统的认知。

  该书与专业的邮政史学研究相比独特之处具有以下特色:首先,有别于史学研究学术话语的阐释,该书重点在于“讲故事”,即将原来严肃艰涩的邮政历史研究成果以风趣轻松的语言风格讲述出来,使邮政历史通俗易懂,能够被青少年读者朋友过目不忘。如通过对“烽火戏诸侯”“鸿雁传书”“鲤鱼传书”漫画的呈现,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中国古代通信传递的方式以及具体做法。其次,史学著作多以文字形式呈现,间或出现图表但仍然难以被非专业读者接受。该书多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来讲述邮的历史文化,通过内容丰富的故事以及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实现本书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宋代的金字牌急脚递是一种专门用于传达军机要务的邮驿制度,如果从它的相关规章制度讲起,很难引发大众读者的兴趣。该书则以宋高宗用“十二道金字牌”召回岳飞的故事,使读者看到此处不禁会心一笑,明白其中的关键。

  尊重历史、细节丰富是该书的另一大特点。该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七卷,每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该历史时段的邮驿或邮政的历史大事记,使读者能够对这一时期发生的重要变革及制度建构有初步了解。如在介绍宋元时期时,不仅讲述了宋朝“急脚递”“水斥候铺”等递铺组织的设立,而且也关注到元朝对前朝邮驿制度的承袭与变化。第二部分为相关的邮驿或邮政的文化知识,对具体时空下产生的邮文化进行梳理和讲解,帮助读者认知这一时期邮的制度。如在介绍秦汉时期时,对于汉承旧制在紧急文书上插羽毛以示紧急的“羽檄”有所介绍。第三部分以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典故生动形象地为读者朋友揭示邮驿或邮政的具体实践。如该书中既有“弦高犒师”“窃符救赵”“洪乔之误”等成语故事的展现,也有对“信鸽”“宋水斥候铺”“民信局”等具体制度的讲解。此外,书中还设置有科普游戏的内容,通过解迷式的探索,使青少年读者在动手实践的同时收获相关邮政知识。如书中对于古代军事通信中的保密措施进行介绍之后,并设置了诗词类的“字验”军事密码以供读者解答。从而使广大家长和青少年通过阅览本书不仅能够了解中国通信技术的演变,而且可以获取丰富的文学知识以及历史文化。

  南京邮电大学是我国知名的邮电高校,同时也是国内研究邮政史及通信技术史的重镇。自2008年起,叶美兰教授致力于以历史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研究中国邮政史以及中国通信技术史。在叶教授及邮政史研究团队师生们的不懈努力下,围绕中国邮政发展史,侧重于近代中国邮政史料搜集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性成果,并于2021年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邮政史料整理与研究”,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在从事邮政史学术研究的同时,叶教授十分关注邮政史以及通信技术史的科普工作,于2020年开始筹备创作邮政科普绘本,并力图将邮政史相关学术研究的成果以大众化、通俗化的方式展现,以促进邮政文化知识的普及。《漫话中国邮政文化史》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该书作为一本普及“邮文化”“邮历史”的科普绘本,不仅以严谨的历史时间为线索来解读不同时期邮的历史与文化,而且通过引入大量的成语故事并以漫画形式进行展现,能够使广大青少年读者通过较为熟悉的成语典故以及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来理解和明瞭我国邮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因此,阅览该书一方面可以使青少年在了解我国传统邮驿的发展脉络以及近代邮政事业的演变过程的同时,自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家长朋友们以该书为媒介,向青少年讲述通信尚不十分发达的年代如何通信的故事,从而共同学习增进情感。

  总之,《漫话中国邮政文化史》不管是对青少年们还是家长读者而言,都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优秀科普读物。对于广大群众增长邮政文化知识,了解我国邮的历史与演变,具有极大帮助。

  当然,就邮政历史文化科普工作本身而言,还有许多可以推进的地方。首先,关于近代以来的邮区、邮路变化,以及不同交通方式(人力、公路、铁路、航运、航空)是如何实现衔接的。其次,除了信件和包裹以外,书籍、报刊如何通过邮政系统进行发行的。再次,邮政事业出现以后,中外邮政是如何连通的。最后,新中国邮政改革如何取得成功的以及有哪些历史经验等等。这些邮政史学研究下的重要议题,均具有独到的科普价值与意义。相信随着南京邮电大学以叶教授为代表的邮政史研究团队继续深入探索,会有更多更好的系列邮政史、通信技术史相关的科普佳作不断问世,惠及社会。

  (作者系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