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本好书!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成果发布

2024-05-28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1、文明中国: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学阐释

  中国历史研究院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24 年 5 月出版

  2023 年 6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工作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所内知名专家,利用丰富的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对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进行了考古学阐释。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目前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彰显了考古学的时代价值,使考古成果得以服务于时代和人民所需。该著作开篇为总论,主体部分的五个章节分别阐释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结尾附编后记。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和认识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参考读物。

 

  2、彩陶之路——考古所见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和亚欧世界体系

  韩建业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4 年 1 月出版

  该著作坚持早期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客观立场,利用亚欧大陆各地发现的大量考古实物材料,较为深入、系统地阐释了距今 5000 多年以来的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和早期中西文明互鉴过程,提出“ 彩陶之路 ”“ 彩陶时代 ”的概念,认为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为“ 丝绸之路 ”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的彩陶、黍、粟等逐步向西传播的同时,源自西方的黄牛、绵羊、山羊、小麦、青铜和块炼铁技术、马拉战车等也传入中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注入了活力。

 

  3、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 张海鹏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4 年 1 月出版

  该著作以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国家独立和争取社会进步即现代化——为基本主线,全面系统地叙述了 1840—1949 年这 110 年的中国近代历史。该著作以政治史、革命史为主干,但不局限于政治史、革命史的范畴,而是有机地结合了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专题史内容,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情况,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了近代中国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在总结既有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近代史框架,为进一步开拓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基础。

 

  4、中国式现代化简史

  当代中国研究所著 李正华、宋月红主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23 年 12 月出版

  该著作系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开创和发展。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主线和脉络,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展开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然。该著作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运用大历史观,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融合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同时创新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史纲

  白春礼主编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牵头组织编写

  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 2023 年 12 月出版

  该著作是对 1949 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系统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分别以通史纲要与重大科技成就专题的形式,梳理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宏观脉络,深入剖析了科技政策与体制、机制的发展历史,总结了 70 多年来重大科技成就的形成与意义,展现了国际环境下科技、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反映了国家科学技术体制与战略布局的演进,探求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特征。通过史论结合的专题研究,分析了国际背景下的科学传播与科学发现、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以及科学、技术、教育、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现代科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与世界文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该著作向读者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揭开了一幅中国科技事业在 70 多年发展中总体上完成从“ 传统 ”向“ 现代 ”的转型,部分领域实现从“ 跟踪 ”向“ 跟跑 ”“ 并跑 ”“ 领跑 ”的转变,并正迈向高水平自立自强,不断创造奇迹、持续走向辉煌的宏大历史画卷!它为我们理解中国科技发展历程提供了深刻的视角,也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6、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100 讲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编写 杨共乐主编

  人民出版社 2024 年 3 月出版

  该著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生动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阐发并讲明“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该著作以“ 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为主题,选取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的 100 个话题,以史为据,史论结合,深入阐释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剖析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趋势。该著作在注重历史事例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同时,立足中外比较,在同一历史时空的坐标上,既讲清中华文明的重大成就,也介绍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状态,以文明比较的视角,分析中外文明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阐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该著作行文流畅,观点鲜明,融学术性、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学者的叙事风格,是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之后又一部深入阐发中华民族共同体道理、学理和哲理的精品力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