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好书·社长荐书丨曾辉:学人传记里的学术人生

2024-04-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有一句名言:“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相比于宏大的历史叙事,现在的读者似乎对普通人的生命史更感兴趣了。一个个普通的个体通过回忆、口述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在个体与时代的互动中,带我们重返历史的现场。虽然,个体的回忆总不可避免地带有自我的主观偏见,但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记忆留存下来,公之于世,那就提供了另一种生命史的价值。在传记文学的版图中,学人传记本是一个小众板块,近年来却常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走近大众视野,如樊锦诗先生的口述《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杨苡先生的口述《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等,即属此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国内较早系统出版近现代人物口述历史传记的出版社。20世纪60年代,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开始运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广泛收集近现代知名人物的记忆资料。在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首任所长郭廷以先生的主持下,这项工作自1959年12月开始进行,接受访问的名流硕彦共70多人,所有笔录稿经“中研院”学者专家整理后,再请受访者核阅。郭廷以先生更是亲自示范,自1964年3月至1969年8月接受张朋园、陈三井、陈存恭等人的访问,经整理形成《郭廷以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09年1月正式出版了该书中文简体字版。这是一本典型的学人口述自传,郭廷以先生以一个知识分子的经历,记述了20世纪20—50年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图景,内容细微、生动而完整,是现代史研究者难得的参考资料。此后,由引进而原创,我们在学人传记出版领域深耕,不断积累优质品种。我仅以几本自己经手出版的学人传记为例,与大家分享。

 

  1. 父亲传记——童教英《童书业传》,顾潮《我的父亲顾颉刚》 

  201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下简称“百科社”)出版了历史学家童书业先生的传记《童书业传》修订版,作者为童书业的女儿童教英老师。当年,童书业深受《古史辨》“层累观”的影响,自认为是顾颉刚的“私淑弟子”。顾颉刚也极为欣赏童书业的才华,当他到杭州省亲时,即顺道来访并邀童书业到北京协助他从事古史研究。童书业由此与顾颉刚过从甚密,成为疑古派的一员健将。《童书业传》出版后,社领导请童教英老师帮我们联系了顾颉刚的女儿顾潮老师,请她将作品《我的父亲顾颉刚》交由百科社出版。

《童书业传》,童教英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年

  顾颉刚先生当之无愧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巨人。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完整地了解顾先生那波涛起伏的一生,看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史学家。一般子女写父辈的传记,多溢美之言,而顾潮写父亲顾颉刚,所用材料之翔实丰富,视角之细腻独特,立场之客观无偏,在学人传记中亦属少见。《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评价道:“顾潮以女儿的身份追忆父亲,深情不难想象,但当我们翻开这部《我的父亲顾颉刚》,却只能读到娓娓道来的平静、克制。顾潮以一种旁观者的眼光,尽可能客观全面地讲述顾颉刚一生的荣辱、波折、经历,这也就使这部书超越了私人情感的藩篱,而成为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史佳作。”顾潮与童教英,她们都花了大量精力整理父辈的著作,对其父的学术成果和人生经历有深刻的感悟,因此他们的父亲传记,较之一般的子女为父辈所作之传,质量高出一大截。

《我的父亲顾颉刚》,顾潮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0年

 

  2.学人夫妻传记——汤一介《我们三代人》,乐黛云《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 

  汤一介、乐黛云两位先生是学人夫妻的典范。他们自称是“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两人的传记同在百科社出版,可谓“双传合璧”。

  《我们三代人》原是汤一介生前放在抽屉里沉睡了12年的未刊稿,经整理后首次出版。全书分三个部分分别叙述了作者的祖父、父亲,以及作者自己的身世经历、人物关系、学术研究之路等内容,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出汤氏一门三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百年社会动荡变迁中的命运和对中国学术文化的传承守望。

《我们三代人》,汤一介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年

  《我们三代人》出版后,我们自然想到要出版一本《乐黛云口述自传》,但口述自传需要合适的采访者与传主密切配合,从拟定采访提纲到采访、摄像、文稿整理、加工润色等,需要遵循口述历史的操作规范,且需要传主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来做这件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乐先生身体的原因,给她做口述历史的可行性很小,所以我们调整思路,决定筛选乐先生已有的回忆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把这些文章串联起来,构成一本文选类女性传记。最终,《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完全是编者和编辑根据乐先生已经发表的文章和资料编辑出来的一本女性传记。尽管如此,这本书依然具有很高的出版价值。

  乐先生在书中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以及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遭遇一系列的坎坷曲折——当过猪倌、伙夫、赶驴人、打砖手,最后又回到教学岗位。五十岁的她,在一般人以为“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重新开始。此后,她重新焕发学术活力,在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开拓中披荆斩棘,取得了斐然成就。九十年历经沧桑,却始终坚韧如初。乐先生将自己一生的真实经历、真情实感、真切体察用隽永的文字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一位了不起的女学者如何一步步与自己和时代周旋并实现自我突围。

《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乐黛云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1年

 

  3. 学人口述史——宁宗一《一个教书人的心史:宁宗一九十口述》 

  宁宗一先生是南开大学古典文学教授,他的口述历史是由受过史学专业训练的南开大学教师陈鑫采访整理的。口述自传的文本有两种:一种是传主讲述体,另一种是一问一答式的采访录。宁先生坚持用后一种,他认为不能埋没了口述历史采访、整理者的贡献。

  宁宗一先生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在访谈中,宁先生秉持真诚、良知和反思的精神,深情回忆了20世纪30—40年代在乱世变局中的童年记忆与少年求学,以及1950年考入南开大学后70年来的命运沉浮和心路历程。从矢志不渝的教学生涯,到观点独到的古典文学史研究;从风风雨雨的曲折婚恋,到深挚笃厚的父子情、师生情、学友情,宁宗一先生以其在时代大潮中所经历的人生波澜和心路起伏,给我们奉献了一部生动而厚重的个体心灵史。

  宁先生文如其人,他的口述历史是袒露、坦白、率真的,他的处世风格也是率真的。开会时,别人正襟危坐在那发言,他受不了,溜出来“透气”,跟学生或朋友聊得不亦乐乎。史学家冯尔康先生认为,宁先生的学术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孜孜以求,也在于学术交友广泛,九十高龄仍在与学友聚会研讨。

  如今,这样的学者,越来越少了。

《一个教书人的心史:宁宗一九十口述》,宁宗一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1年

 

  (作者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科学术分社社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