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全球已进入高风险社会以及“后疫情时代”,应急管理或危机管理是国家治理及全球治理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关键词:
作者陈振明,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厦门361005)。
诚挚欢迎大家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参加这次 “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治理:挑战与应对”国际学术研讨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则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疫情时代”与全球高风险社会的来临,世界大变局与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国家治理及全球治理呈现新态势新场景新方位,面临新挑战新机遇,向公共治理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新课题。必须适应高风险社会中公共治理的实践需求,推进公共治理学科的转型与发展,夯实学科的理论基础并凸显中国特色。
全球高风险社会的来临
当今全球已进入高风险社会以及“后疫情时代”,应急管理或危机管理是国家治理及全球治理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当今世界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制度风险等。1986年,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认为,除了自然风险之外,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技术风险日益凸显。吉登斯则提出制度性风险概念,认为现代风险本质上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制度性风险。与自然风险不同,技术风险和制度性风险都是人类行为造成的。随着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包括网络安全在内的各种新安全威胁和风险增加。
当今世界范围内自然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物种减少、资源枯竭等问题剧增,环境事件频发,自然灾害加剧,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非典”暴发、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埃博拉疫情、新冠肺炎等。非传统领域的公共安全风险挑战加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21世纪的头几年,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公共安全形势严峻:一是重大自然灾害频率高、分布广、损失大,二是重特大事故频发,三是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潜在的环境危机随时可能爆发。我国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口大体在2亿左右,约占全国人口的1/7。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在一次线上会议上表示,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正在成为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游戏规则改变者,世界正进入一个动荡和不稳定的新阶段。新冠疫情是一场全球性健康危机,不仅暴露了人类固有的脆弱性,也正在加剧各种不满,破坏社会凝聚力并导致冲突升级,同时还在催化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的扩散。
据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UNDRR)的消息,新冠疫情证明了国际科学界多年来所认识到的一点:在一个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选择意味着各种风险以复杂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并蔓延到各个社区、社会,甚至经济体,从而导致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的灾害。健康危机考验人类在面对具有不确定性和不断升级的灾害时的合作、学习和适应能力。
增强公共治理的风险观念
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人类社会的转折点来得如此突然,让人始料未及。疫情防控是对我国国家治理及应急管理的一次“大考”,也充分说明了增强公共治理中的风险观念、忧患意识以及应急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问题,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指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提出要像对待“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一样,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强调,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疫情防控,谈到如何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时指出,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
这次疫情凸显了公共治理及公共决策中的风险识别与防范、危机预警与应急决策等重大而紧迫的实践需求。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和国际科学理事会认为,在抗击新冠疫情并维持人类健康的战斗中,在战疫和复原力方面所作的选择将决定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其后各项目标的进展。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必须从被动保护转为积极预防。
今天,不确定性、脆弱性、风险社会、危机和应急管理一类的概念与主题在公共治理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与日俱增;底线思维、忧患意识与风险观念必须贯穿公共治理的全过程;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与执行、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已成为常规或常态化的决策和管理方式,而不仅仅是非常态时期之所需。
新冠疫情成为应急管理学科大发展的契机和推动力。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号召,2020年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中设立了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包括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20家双一流高校成为首批试办单位,完成了培养方案的论证,当年招生;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增设应急管理研究方向;教育部在当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中设立“应急管理”特别岗位;一大批研究项目(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应急管理专项项目和年度项目)确定以及“十四五”时期的重大研究计划或重大项目拟定;一批新的研究与教学机构纷纷成立,还有海量的论著和咨询报告的问世,等等。这标志着应急管理的科学研究、知识应用与人才培养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拓展公共治理的研究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及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新任务和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六大时代新课题: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这些当然是公共治理和公共政策研究最重大最重要的课题。
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促使人类再度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绿色发展与生命价值、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公共价值与美好生活、民生改善与公共服务一类事关人类生存和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并催生新的发展理念以及衡量发展的标准由GDP(国内生产总值)到GNH(国民幸福指数)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转变。有报道称:科学家认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意间给全球减排带来了正增长,新冠疫情可能是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最后一个机会;英国政府等几个欧洲国家均给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后新冠时代路线图,主要思路是“这可能是最后一个机会来实现绿色的增长或者绿色经济转型,以帮助我们实现一个零碳排放的社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部署,对未来中长期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1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当前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实践的一个关键词,这一主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人们的美好生活及幸福感要靠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来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改善民生,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新发展阶段必须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公共服务与美好生活”一类的宏大话题,加强对公共服务重大实践课题的研究与解决。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确立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共同富裕正从理想转变为现实。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之后,如何乘势而上,夯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在地方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与标准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调研与思考的问题。
从治理技术或治理方式的角度看,数字治理或数据治理代表着公共治理变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公共治理研究的一个重中之重。2021年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正是数据治理,题目是“让数据创造更好生活”。这是首部专门聚焦数据对发展所起作用的世界发展报告,其诞生之时正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使得全球数据不平等的问题突显出来。该报告称“当今数据的空前增长和无所不在显示着数据革命正在改变世界”,报告力求回答两大问题:一是如何通过数据来更好地推进发展目标;二是需要做出何种数据治理安排来支持以安全、道德和可靠的方式生成和使用数据,同时让数据公平地造福于所有人。报告对数据治理的进展做出评估,指出了数据治理中激励机制错位、数据系统不兼容,数据滥用以及基本的信任缺失等问题,并提出了思考与解决这些问题的框架。
(本文注释内容略)
原文责任编辑:刘倩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