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

2023-09-20 作者:孙正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8期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摘  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哲学在新时代所担负的重大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形成了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独特优势”“深厚基础”和“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打开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空间。

关键词: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共有的精神家园

作者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长春130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征程上,当代中国哲学承担的新的文化使命,就是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根本使命、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基础、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实质内容,加快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并使之成为表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活的灵魂”。

  一、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基础

  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构建以“主体性”“原创性”为根本标识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主体性”和“原创性”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只有明确地回答这个首要问题,我们所构建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才能既不是“中、西、马”三大哲学知识体系的“逻辑重组”,又不是这“三大体系”的“概念移植”,更不是以西方哲学的知识体系为模式的“改制新装”。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中国特色哲学的“特色”,就在于我们有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从而形成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的“独特优势”和“深厚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源头活水”。

  中国特色哲学根植于中华文明,这意味着,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首先必须深刻把握中华文明自身的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并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体现中华文明的中国哲学精神,并且从根本上决定了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历史使命和发展道路。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哲学是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中成长壮大、不断发展的,中国哲学精神是在根深叶茂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中凝练生成、发扬光大的。中国哲学大致萌芽于夏商周三代,成形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主要阶段。中国哲学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以孔孟哲学为主要标志的儒家哲学、以老庄哲学为主要标志的道家哲学以及中国化了的佛教哲学,而且形成了中国哲学的独特风格和特有的概念体系及其特有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了深沉、厚重、睿智的中国哲学智慧和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传统,构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国传统哲学知识体系,并以其所蕴含的深沉厚重的“中国哲学精神”,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以中华文明的突出的连续性为历史逻辑,深度挖掘中国哲学的丰富宝藏,深度阐释富有哲学智慧的中国哲学精神,才能厚植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根”和“魂”。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明。中华民族是具有人类情怀的民族,是博采人类文明的民族,是富有哲学智慧的民族。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文化自信”,不仅在于其具有的“独特优势”,还在于这个“独特优势”本身就深刻地蕴含着哲学问题的“人类性”和哲学思想的“普遍性”,具有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突出的包容性”。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理念、价值旨趣和理想追求,最重要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最根本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最期待的则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是蕴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最深层的“哲学精神”,最深沉的“哲学旨趣”,最深厚的“哲学基因”,最深挚的“哲学追求”。这种“哲学精神”“哲学旨趣”“哲学基因”“哲学追求”,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中最为基本、最为持久的文化力量,而且是蕴含“人类共同价值”的具有“普遍性”的哲学思想。中国哲学所具有的“哲学问题的人类性”和“哲学思想的普遍性”,深植于中华文明的“突出的包容性”之中,并深切地体现于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价值旨趣和概念体系之中。

  在中国哲学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求索天人之际的人与自然之辨,探寻人己关系的人与社会之辨,反省理欲关系的人与自我之辨,追求修齐治平的家国天下之辨,形成了博大精深、睿智通达的中国传统哲学知识体系,并构成了规范和引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滋养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是我们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独特优势”和“深厚底蕴”,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活的灵魂”。

  二、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根本使命

  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并强调这个“必由之路”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在“两个结合”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必须“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的更为重大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为我们打开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空间,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开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康庄大道。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根本使命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就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中,实现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明不仅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而且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在创造中转化,在创新中发展,这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也是以中华文明为“根”的中国哲学精神。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豪迈精神,“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成人之道,“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政治智慧,“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和合智慧,不仅是与马克思主义“高度契合”的,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根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不仅要求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且要求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特别是在“第二个结合”中打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空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中,不仅会极大地推进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会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极大地深化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认识,极大地开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视野和前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相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正是在“彼此契合”的“第二个结合”中,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从而开拓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康庄大道。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就是要在“彼此契合”的“第二个结合”中,达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互相成就”,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中国的,让中国传统哲学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优势”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鲜活的“时代内涵”,成为塑造和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活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最为根本的就是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最为重要的就是以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相统一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智慧,深刻地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其最为重要和最为坚实的理论工作,就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赋予哲学命题、哲学思想、哲学观点以原创性的理论内容,从而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鲜活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三、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实质内容

  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就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为根本的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最为重要的是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塑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最重要的就是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人是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存在,是人类文明、特别直接的是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的文明的产物。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总是生活于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时代;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总是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经历密切相关;每个人关于自身的记忆,总是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集体记忆水乳交融。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经历和集体记忆中,总是饱含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并构成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家园,凝结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哲学精神。整个人类文明的集体经历和集体记忆,则承载着整个人类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并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构成整个人类的文明血脉和精神家园。

  以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其深厚底蕴在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根植于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传统,熔铸成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家国情怀,铸造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正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的统一性,以及这种统一性所铸就的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家国情怀和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中国哲学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奠定了“根”和“魂”。

  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实质内容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与自己时代的时代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与自己时代的人民的精神生活是水乳交融的。马克思说,真正的哲学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个“精髓”,就是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每个国家在“自己的时代”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总是体现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并在与个人的价值期待、价值认同和价值取向的矛盾运动中,构建人的精神家园。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根本使命,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实质内容,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承担三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一是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维护中华文化基本元素,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造性转化,着力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使之成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活的灵魂”;二是立足中国当代现实,在“两个结合”中,准确把握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和精神家园的新期待,为人们的理想追求奠定新时代的“安身立命之本”;三是面对当代世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活跃、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在当代的价值观冲突和不同社会制度的深刻比较中,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全体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强化全体人民对自己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认同的“文化底蕴”。

  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根本使命、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基础、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实质内容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极为艰难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并使之成为塑造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活的灵魂”。这是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方向和道路、使命和担当。

  (本文注释内容略)

  原文责任编辑:李潇潇 王志强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