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研究》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

2025-03-25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尊敬的各位作家、专家、读者: 

  近期,《新闻与传播研究》更新了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杂志公众号特刊发《新闻与传播研究》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方便投稿及格式校对,欢迎查询审阅。 

  《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

  2025年3月24日

《新闻与传播研究》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

  (自2025年3月起施行) 

  一、来稿格式规范 

  (一)投稿要求 

  1.本刊实行网上投稿,在线投稿系统网址为:https://xwycbyj.cbpt.cnki.net 

  2经审理后拟刊用的文章,需提供引用原文的相关证明材料 

  (二)正文部分注意事项 

  1.Word文件格式,按每页38行,每行41字排版。 

  2.文中图表原则上不跨页。 

  3.文字如无特殊需要,不用繁体字。 

  4.标点符号及数字的用法一律遵照国家标准。 

  5.文中如出现外国人名,第一次出现时需译成汉语,用括号标注外文原名,以后出现时直接用汉译人名。 

  6.文中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的序号用“一、……”“(一)……”“1.……”“(1)……”标示。 

  7.论文如系资助项目,在文末说明。多个资助来源的,只选一项。 

  8.因匿名评审需要,正文部分不得出现与作者有关的任何信息。 

  二、引文注释规范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本刊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注释放置于页下,即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独立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之后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前。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 

  1.非连续出版物 

  (1)著作 

  标注顺序及标点符号: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如“编”“编著”“主编”“整理”等)不可省略。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译者前用逗号,如有两个或以上译者,译者名字间用顿号隔开。 

  示例: 

  邹韬奋:《小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34页。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73-74页。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陈亮、周立方、李启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135-136页。 

  (2)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 

  郝晓鸣:《新闻学理论》,鲁曙明、洪浚浩主编:《传播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9页。 

  范长江:《青年记者学会组织的必要和前途》,《范长江新闻文集》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788页。 

  孙中山:《对粤报记者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48页。 

  (3)著作、文集的序言、引论、前言、后记、附录 

  示例: 

  戈公振:《附录:英京读书记》,《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365页。 

  蔡元培:《蔡序》,徐宝璜:《新闻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6页。 

  (4)古籍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版本,页码。 

  示例: 

  文秉:《烈皇小识》卷六,神州国光社1946年版,第90页。 

  陶宗仪:《辍耕录》,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425页。 

  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文》、《册府元龟》、《清实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渊明集》等。编年体典籍,如需要,可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 

  2.连续出版物 

  (1)期刊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析出文献页码。 

  刊名与其他期刊相同,也可括注出版地点,附于刊名后,以示区别;同一种期刊有两个以上的版别时,引用时须注明版别;境外期刊需标注出版地点。 

  示例: 

  〔美〕马克·利维:《新闻与传播:走向网络空间的时代》,《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1期,第8—15页。 

  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需理论澄清的领域》,《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2006年第1期,第17-46页。 

  (2)报纸 

  标注顺序:责任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早期中文报纸无版次,可标识卷册、时间或栏目及页码(选注项)。同名报纸应标示出版地点以示区别。 

  示例: 

  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创刊号。 

  《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致外交部电》,《民国日报》(上海)1925年8月14日,第4版。 

  3.未刊文献 

  (1)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 

  张琪:《草根媒体:社会转型中的族群身份认同——对贵州西部方言苗语影像的案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第67页。 

  (2)手稿、档案文献 

  标注顺序:《文献标题》,文献形成时间,卷宗号或其他编号,藏所。 

  示例: 

  《管理申报新闻报办法》,1945年9月19日,档号6.3/19.10—2,国民党党史会藏。 

  4.转引文献 

  无法直接引用的文献,转引自他人著作时,须标明。 

  标注顺序: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原文献版本信息,原页码(或卷期),转引文献责任者:《转引文献题名》,版本信息,页码。 

  示例: 

  王韬:《弢园述撰》,《循环日报》1874年4月12日,转引自〔新加坡〕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97、202页。 

  5.电子文献 

  需标明文献原发表时间和引用的日期。 

  标注项目与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原发表时间,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的日期。 

  示例: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2011年12月, http://yuqing.people.com.cn/mediafile/201112/13/P201112130915511972128634.pdf, 2011年12月25日。 

  6.外文文献 

  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使用该语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 

  本规范仅列举英文文献的标注方式如下: 

  (1)专著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文献题名用斜体,出版地点后用英文冒号,其余各标注项目之间,用英文逗点隔开,下同。 

  示例: 

  Joseph T.Klapper, The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New York: Free Press, 1960, p. 8. 

  (2)译著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译者/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 

  Bourdieu,Pierre, 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trans. by Richard Nice,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1984, pp.55, 88. 

  (3)期刊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期刊名/卷册及出版时间/页码。析出文献题名用英文引号标识,期刊名用斜体,下同。 

  示例: 

  Jensen,K.B.&Rosengren,K.E., “Five traditions in Search of the Audi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 5, no. 2 ,1990, pp.207-238. 

  (4)文集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题名/编者/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 

  Harold Lasswell,“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in Lyman Bryson, eds.,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New York: reprinted by Cooper Square Publishers Inc., 1964, p.79.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苏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