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讯 (记者查建国 陈炼)11月12日,“创造家门口的高品质生活”学术研讨会暨《高品质生活报告(2025)》发布会在沪举行。
美好生活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罗峰表示,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意义,可以从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本质属性、人民利益诉求的制度保障、民生领域政策供给与服务绩效等方面把握。高品质生活是从“家门口”开始的,立足基层街镇社区,以“家门口”的商品、服务、设施、环境与治理为切入点持续改善民生,广大人民群众必将享受到更加可感可及、更富有温度的高品质生活。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院长潘文轩提出,“十五五”期间上海要健全基层健康服务与生态治理,形成健康绿色生活风尚;深化街镇社区生活数字化赋能,打造智慧便捷生活场景;激发社区持续发展新动能,引领多彩奋进生活样态。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熊竞认为,美好生活与城市社区关联度越来越高,而基层行政区作为基层场域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可通过区划调整、准区划调整、非区划调整协同等方式形成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枫看来,我们亟须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使用,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红利共享,促进高质量生活的早日实现。
会议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上海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