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讯 (记者查建国 陈炼)11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年度上海国内合作交流研讨活动在沪举办。此次活动以“奋进‘十五五’合作交流新征程”为主题,与会学者围绕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等展开交流研讨。
“十五五”时期区域联动发展将呈现新趋势、新模式和新路径。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表示,要汇聚各方智慧,形成更多高质量成果,为推进区域联动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会上发布“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聚焦市场联动、社会联动以及政府联动三大维度,从产业关联、商贸联系、创新合作、交通人口、社会文化、公共服务、政府合作七个方面,构建起涵盖50组指标的评价体系,对上海与全国城市间的区域联动现状进行分析。2025年指数结果显示,与上海形成极强和强联动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表示,要始终明确新时代强化区域合作、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的战略意义。上海应推动企业在全国布局、产品进入全国市场、服务面向全国赋能,进一步提升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和龙头辐射能力;各地应坚持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加强培育市场,实现从单向到多向的全方位联动对接。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和难点仍在中西部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常态化帮扶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黄承伟认为,亟须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制度,完善欠发达地区帮扶制度,优化要素保障体系,以精准帮扶、产业带动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上海等城市应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区域协作中继续发挥好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