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局势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相互叠加,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新的转型与变革需求。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一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从发展的根本动力、安全的共同保障、文明的精神纽带、治理的制度支撑四个维度,系统回答了“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体现大国担当、彰显中国智慧的系统性中国方案。
当前,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过程中,既需要理念的创新,更需要能力的支撑。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现代化,归根结底要靠高素质、复合型的全球治理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这既是对新时代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提出的崭新要求。全球治理人才既是全球治理理念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行动者,他们的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深度与广度。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基础工程
全球层面何以存在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是理论与现实的共同命题。全球治理并非意味着“世界政府”,而是一种多元主体在多层次制度框架中进行合作与协调的过程。中国作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既肩负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也承担着与各国和国际组织一道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使命。
然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制度机制的优化,更依赖于人的素质与能力。当前我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参与度不断提升,但在议题设置、规则制定、对外宣介等方面仍存在短板。要真正实现“从参与者向引领者”的转变,就必须通过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打造一支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国际沟通能力的专业队伍,为中国方案的推广与落实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全球治理变革的推动力,并非仅仅源于国际格局的“东升西降”。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知识体系与全球治理需求之间的隔阂正在加剧。以西方中心主义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单一强调制度移植与价值规制,而在面对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新兴议题时,既有范式越来越难以应对多样化的发展诉求。因此,中国在推进全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亟须从理念与人才两端发力。一方面,应在宏观理念层面突破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式秩序观,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包容性治理思维;另一方面,应加快培养复合型全球治理人才,构建以政府、高校、智库与国际组织协同的多层次培养体系。
在此过程中,青年群体尤其要成为这一体系的活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青年在全球治理进程中的使命与担当。因而,在培育广大青年投身全球治理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其国际规则认知与谈判能力,更要引导他们从全球视角理解中国方案,在国际舞台上传递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可以预见,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不只是教育体系的任务,更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还是金砖机制、上合组织、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参与,中国都需要更多能“进得去、说得出、做得好”的专业化人才,为全球治理倡议的落地提供智力支持与行动保障。
以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新范式
人才建设与理念创新相辅相成,只有形成对中国全球治理理念的深刻认同,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才能拥有坚实的思想根基。由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长期支配,当前的全球治理还远未形成价值共识。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提升,它们基于不同文化基础提出的全球治理理念与追求,正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度变革。
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到全球治理倡议,中国正逐步形成一个逻辑自洽、内在关联的全球治理理念体系。这一体系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公正合理为目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取向,为全球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和新理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需要继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国际事务决策与支撑体系,推动知识体系的中国化与全球化融合。而这一系列制度与知识层面的创新,最终都需要以高素质人才作为关键支撑。当前,我国在国际组织的人才储备仍存在较大缺口,在联合国任职的中国籍职员人数远低于既定额度,精通国际法或国别法并能参加实战的涉外法治人才供需仍不匹配,人才供给总体不足。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通道,鼓励更多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实习、国际会议、跨国项目与国际机制网络,真正实现从“学习规则”到“参与规则制定”,再到“引领治理体系”的跨越。
理念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只有将理念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才能让中国方案从倡议转化为实践,从概念转化为制度,从理念影响力转化为全球胜任力。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由“被动融入”向“主动塑造”转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多重赤字叠加的全球挑战,我国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关键在于夯实人才基础、优化知识体系、提升制度执行力。
未来,中国要在国际事务中展现更大作为,就必须持续深化全球治理相关学理研究,加强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形成以创新为驱动、以能力为导向的系统性人才结构。全球治理倡议不仅是一项国家战略,更是一项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工程。高素质全球治理人才的不断成长,将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提供持久的智力动力和制度支撑,也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国际秩序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3YJCZH057)、广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GD25YZZ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