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发现活态诗经《蓼莪》

2024-11-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16日,中国多地发现活态诗经新闻发布会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诗经传承基地举行。会议透露,随着对《诗经》研究的深入,学者渐渐发现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诗经》。
  《诗经》诞生于西周至春秋初期,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受文本传承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把《诗经》当作“诗歌”来吟诵的。但在近年来的田野调查中,学者们发现,历史上的《诗经》很可能是作为民歌在民间吟唱的,如最近在云南省南涧县发现的用于丧葬仪式的仪式歌《蓼莪》,就是以吟唱的形式传承至今的。只是我们的先人在搜集整理《诗经》时,只记录了歌词而没有记录谱曲,从而造成《诗经》只能朗诵而无法吟唱的假象。
  2024年,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毛玲、张雄、陈秋怡,《中国文化报》记者王添艺,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苑利的带领下,深入云南省南涧县,对当地彝族的丧葬仪式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田野考察,他们发现诗经《蓼莪》不但仍活在民间,而且在丧葬仪式中仍发挥重要作用。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我国多地出现的唱诵体《蓼莪》,几乎都是以吟唱的形式呈现在丧葬仪式上的。如云南省南涧县的《蓼莪》,湖北省赤壁市的《蓼莪》,云南省元江县的《蓼莪》都是如此。这一发现,结束了只能看到《诗经》歌词,而无法看到《诗经》曲谱的历史,为全方位了解历史上的《诗经》找到了一条便捷的路径。
  从内容看,今天在丧葬仪式上所见《蓼莪》,也并不是人人都能朗诵的悼亡诗,而是一首只能出现在丧葬仪式,只能由丧葬仪式的主持人才能演唱的仪式歌。从传承主体看,《蓼莪》并不是人人都能演唱的民歌,它的传承者、演唱者主要集中在丧葬行业。
  为什么在《诗经》中许多篇目的吟唱都已消失,而唯独《蓼莪》能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呢?
  苑利介绍说,民俗大抵可分为“深层民俗”与“浅层民俗”两个大类。所谓“深层民俗”,是指与信仰息息相关的民俗,如与丧葬仪式密切相关的《蓼莪》即属于这一种。传唱于云南省元江县、南涧县以及湖北省赤壁市的《蓼莪》,由于已经与丧葬习俗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所以几乎没有大的改动,表现出信仰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苑利进一步说,从歌词看,《蓼莪》确实是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仪式所用歌词,与2500年前孔子搜诗时的歌词相比,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动。这一方面取决于信仰的力量,一方面也取决于文字的力量。但是,《蓼莪》所用曲调是否真的是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我们目前尚不能确定。因为从活态传承的《蓼莪》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地方的曲调都是不一样的,很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同源关系,但从它们都使用了工尺谱这一点来看,它们又都有着一个更古老的文化源头。
  据悉,历史上最早被记录下来的《蓼莪》,主要流行于陕西、河南一带,《诗经》成书后,便以文本或吟唱的形式向外传播。现今,活态传承的《蓼莪》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
  (主办方/供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