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11月16日,第五届中国—东盟(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办,来自中泰两国多家科研机构、智库的近三百位学者与会交流。
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在致辞中指出,在7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广西民族大学在面向东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实践,形成了涵盖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东盟学学科群并向区域国别学成功转型。他表示,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坛自201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为促进广西及全国面向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作出了贡献。他呼吁中泰两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中国—东盟共建“五大家园”和服务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进一步开展密切对话,夯实合作基础。
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陈善意在致辞中指出,泰国总理赛塔·他威信前不久应邀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对华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就不断丰富“中泰一家亲”的时代内涵,建设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的中泰命运共同体形成共识。他表示,广西民族大学为泰国培养了许多高素质人才,为泰国和人民作出了贡献。他希望泰中两国高校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迎接2025年中泰建交50周年。
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校长巴育·席维莱表示,玛哈沙拉坎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的合作源远流长,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尤其是两校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自建立以来已累计招收学员超20万人,在泰中两国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王林、百色学院校长吕嵩崧分别代表民族院校和区内兄弟高校介绍了学校治理和国际合作的基本情况,并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在大会主旨演讲环节,谢尚果作《推进有组织的区域国别研究 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报告;泰国班颂德皇家大学副校长春拉达·蓬帕塔娜育婷作《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泰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报告;国务院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武汉大学教授王战作《区域国别学的实践思考——以法国和非洲法语国家为例》的报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命华作《改进国际交流合作评价 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的报告;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杨保筠作《关于泰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观察与思考》的报告。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校长论坛:大学治理与国际合作”“区域国别与教育合作发展”“民族文化与多民族国家治理”“法律文化与法律教育合作”“政党治理与道德教育”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共享”等六个平行论坛。
据悉,本届论坛由广西民族大学和中国东南亚研究会联合主办,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广西高端智库培育建设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及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国家政治文化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等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