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段丹洁)11月3日,《2024中国进口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第七届中国进口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联合发布,是全国在进口贸易方面发布的首部综合性报告,自从2018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来,已经连续发布7年。
聚焦进口贸易进行理论探索
新时期如何做好对外开放工作,充分发挥中国进口贸易的战略作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这也为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加快推动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建设提供了机遇。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明表示,《报告》的发布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进口贸易理论及实践问题的探索,为中国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理论支撑,加快推进经济强国建设。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对外贸易仍然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进口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积极扩大进口是党中央着眼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坚定不移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表示,目前,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成为国家每年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之一。聚焦进口贸易进行理论性、系统性、战略性研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口贸易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报告》主编魏浩发布了该报告。《报告》包括中文版和英文版,聚焦“积极扩大进口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篇、动态篇、历史篇、区域国别篇、产品篇和指数篇等6个部分。
《报告》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创造性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内容的积极扩大进口,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报告》针对积极扩大进口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不仅分析了积极扩大进口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影响,而且针对积极扩大进口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演进目标、应用场景、国际环境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积极扩大进口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机制及其效果。
全面理解中国的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是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价值链的关键因素,积极扩大进口有助于中国与主要贸易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更加稳固的经贸合作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学部委员李向阳认为,《报告》进行了多个专题的细致研究,内容全面、系统性强,有助于客观全面地理解中国进口贸易问题。进口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作用,是维持中国进出口贸易平衡、区域发展平衡的重要手段。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认为,应进一步加强进口管理体制机制研究,通过制度优化激发和保障企业进口。中国既要加强与全球南方国家的经贸合作,也要稳定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贸易规模;主动回应贸易伙伴关切,不断改善经贸双边关系,进一步增强贸易和投资的协调,建立健全贸易预警机制。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李钢提出,在全球供应链调整过程中,不同方式进口对中间品进口的影响不同,应当区分研究。今后要在贸易理论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进一步强化进口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国际投资布局的调整会引发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进而影响全球贸易格局。当前外资企业在中国进出口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加速,需要从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等多个维度来研究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胡江云表示,进口在营造良好的国际商业环境、缓和与其他国家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中,进口可作为有效的外交手段。要持续加强进口贸易相关问题的系统性研究,服务推动国家对外经贸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于春海表示,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进口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进口在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进口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进口不仅能够直接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需求,还可以推动国内市场的竞争,提高整体供给水平,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王立勇表示,进口贸易自由化可以通过研发促进机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进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是非常直接的,中国需要积极推动进口平台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