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是那一年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您的履职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您有什么样的履职规划?
陈众议:我是“十八大”以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从2013年开始履职。秉持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的初衷,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听人民的心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十年内,我平均每年递交一至两个提案。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履职期间,您提了那些建议、提案?
陈众议:一晃十年过去了,我的第一个提案是“关于实行手机实名制的提案”。我在提案中建议:鉴于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通过手机实施诈骗和其他违法行为十分猖獗,建议国家尽快实行手机和网络实名制。这一个提案很快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当然也是形势所迫,国家于2014年1月开始全面实行手机和网络实名制。屈指算来,我的提案中得到积极回应或落实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关于实行手机实名制的提案”、“关于限制和取消中小学校外培训的提案”、“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提案”、“关于落实退伍军人待遇的提案”,等等。其中有的提案很快有了结果,有的旷日持久。譬如关于取消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的提案,我坚持了七八年之久。开始是希望“适当限制”,然后是“把学生还给学校”,再后来是“取缔”和“双减”。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调查的深入,我发现不少中小学生因学业压力过重身心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并且问题愈来愈严重。例如,中小学生患抑郁症的人数逐年上升。“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后,我又就如何妥善解决校外培训机构及相关教师的安置问题提出了建议:“关于妥善解决校外培训机构善后工作的提案”。又譬如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提案,开始我比较关注孟山都转基因食品问题,后来借助于从商务部获得的粮食进口数据及其逐年增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必须确保“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意见建议。在此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但凡动人奶酪的提案,都会或多或少地遭遇非难,甚至恐吓。其间的付出和个中滋味往往只有自己知道,而当久久为功,意见建议被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吸纳时,一切付出又何啻值得?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能为国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辱使命,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理念。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在履职期间,关注的社会问题有哪些?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您有什么目标和愿景?
陈众议:在履职期间,我重点关注了手机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全民读书问题、少年儿童健康问题、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问题,等等。近几年我一直关注中小学的教育的相关问题和全民读书问题。
当然,很多的意见建议不能立竿见影,需寄希望于未来,以便得到落实或更好地落实。其中就有“关于持续推动全民阅读的提案”、“关于限制中小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的提案”、“关于加大养老院和幼儿园建设的提案”、“关于将‘普职分流'推迟至高考阶段实行的建议”,等等。这些提案或建议大抵非一朝一日可以落实,因为他们牵涉面广,而且有些问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解决。譬如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说来容易做时难。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精神味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是被手机、电子游戏和音像产品所吸引。通过浅阅读汲取的知识不仅肤浅,而且还会扼杀想象力,因为文字的张力是浅阅读和音像制品所无法企及的。随便举个例子,同样一个林黛玉,原著给出的想象空间几近无限,而音像制品所展示的只能是陈晓旭或者张晓旭。
此外,另有相当一部分提案或建议是带密级的,还有一些是联名提案,在此恕不公开。
总而言之,通过十年的履职调研,我个人对社会和民生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对一些民生问题和社会关切每每感同身受,也更为深刻地领会了“四个意识”、“三个前所未有”和“两个维护”的重要意义。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