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过汉语哲学呈现哲学价值?

2023-02-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苑举正
我初次听到汉语哲学这个名词时,就有极为强烈的感觉。有这个感觉的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理解哲学就是穿透哲学家思想的工作,而如果这位哲学家是外国人,以外文写作,那么穿透思想的第一关,就是充分理解他写作这份著作的外语;
第二,像其他哲学界的前辈一样,我学哲学的过程中,从早期接触,到留学深造,直到学成,一直不断地增进外语能力,目的无他,就是为了充分而且全面地理解我心仪的哲学内容。然而,初步理解之后,无论理解的程度如何,在转述这内容时却陷入表达不足的困难,因为这转述牵涉到两种语言之间的隔阂;
第三,我们是中国人,攻读西方哲学的目的,是为中国人展现哲学价值。这时候,如何满足以汉语哲学表达哲学理解的诉求,并藉此展现哲学价值,成为了一个既关键而且严肃的题目。
在面对汉语哲学这个题目时,我提出了如下看法,希望大家指正,让我们共同面对汉语哲学所牵涉的关键性与严肃性。我认为汉语哲学的价值,不在汉语,而在哲学。这句话的意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汉语价值,另外一个是哲学价值。
对于我们使用汉语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来讲,用汉语表达的价值与哲学本身价值是两个不尽然相同的概念。这也就是说,汉语是论述哲学的载体,而哲学是汉语展现思想的方式,这是两项工作。然而对于以英语、法语、德语等欧洲语言从事哲学研究的人而言,哲学价值就是哲学研究唯一的目的。不过,这说明无论用哪一种语言,从事哲学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必然在于彰显哲学价值。那么什么是哲学价值呢?
所有的人、事、时、地、物,它们都有被评价与判断的价值,不过哲学价值则与这些可被评价与判断的对象不同。这些对象面对的,是静态评价与判断,但哲学价值不是静态的,因为它必然与思想有关,而思想是动态的。“与思想有关”这个名词很有意义,因为它指的不仅是思想中的概念,也是实践中的概念。
我们可以理解,“不能实践的思想”不如“能够实践的思想”,因为若仅止于思想中的概念,那么没有人知道提出这个概念的真正价值在哪里。同理而言,能够改变现实世界的概念,当然就是最具有哲学价值的概念。那么,什么概念改变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问,今天的现代世界,它与古代世界是那么不同,那么导致现代世界的思想是什么呢?
回头来看,哲学概念塑造生活实践的例证很多,例如中国思想史中,周公的“制礼作乐”,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孟子的“民贵君轻”都是在民间实践深具影响力的想法,产生中华文明。西方哲学也是一样,柏拉图的“理型说”,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基督教中的“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论”,均能够以概念的方式影响西方世界的现实世界。
当然哲学概念很多,而且在思想发展的历史中,这些概念的价值并没有绝对的共识。不过历史显示,某些概念特别具有哲学价值,这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能够引导社会的整体发展。我个人认为,如果中国哲学家没有处理类似的概念,而如今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现代世界,那么汉语哲学中特别应当注意的地方就是,如何通过汉语展现我们生活在现代世界中应当注意的思想。
如今以汉语为写作的哲学教育,最应该注意的哲学概念是什么呢?我认为从最实际的角度来讲,它的论述应当以现代科学所带来的世界为思考对象,因为现代科学在过去的几百年间,不但改变了世界,也连带了改变了人们的思想。用“科学革命”来形容改变不为过,但在“革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哲学概念是什么?我愿意抛砖引玉提出“自由”这个概念。
在汉语哲学中,“自由”的呈现,一直是用积极与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因为“自由”扮演了一种解放人类被奴役处境的角色。前现代时期的最大特征,就是贵族与教会主导一切,但在现代时期后,旧制度与教会的权威遭到全面的怀疑与否定。结果是,以民为主的时代呼之欲出。一段时间中,思想中出现真空,旧制度无法挽回,新制度缺乏动力,人们需要一个迎向新时代的基础概念。1754年,卢梭出版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其基础》(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在这本书中,卢梭提供迎向新时代的基础概念:人的自由。
卢梭提出的“自由”概念来自他说明人与动物之间不同的观点。对于卢梭而言,“人究竟哪里不同于动物?”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因为它提问的方式,在于回答我们在经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什么与动物这么相似的人,却拥有道德意识?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其基础》中,卢梭说:“直到目前为止,我所论的是人的生理结构,现在从形上学与道德的角度,来谈论人。”
卢梭从形上学与道德的角度谈人,是很有意义的。从经验与观察可以得知人与动物不同,可是这不足以成为论证的依据,因为每一个人的直觉都不尽相同,而且在提出道德这个说法时,什么是道德也缺乏明确的定义。形上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
形上学的论证,并不直接处理问题中的主要部分(人与动物的差别是什么?),而是问,是“什么”使得人与动物有差别?换而言之,我们的问题(人与动物的差别),已经包含一个答案,就是,人与动物有差别,但差别是什么?这其实是问,使得“人与动物有差别的理由”是什么?
因此,形上学是论证,“什么”使得问题成为可能的学问。我理解,在汉语的世界中,这种形上学式的发问很奇特,因为问题不就是问题吗,为什么要这么复杂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必须说,问题的答案,必然不能脱离客观的现实,而客观论证是哲学中回答问题的唯一方式。
自然规范所有动物的所作所为,兽类必然乖乖遵守,人感受到相同的支配,但他自由地选择服从或反抗,正是在这种自由的意识之中,心灵的精神层面显示出来,他是自由的。虽然人的感觉机制与理念形成同样可以由物理法则解释,但人的意愿与选择的能力却是纯粹精神的行为,在这个方面上物理法则的机制不能解释任何精神上的东西。
这段话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自然规范”与“自由选择”这两个观念,自然规定了本性,其中包含所有动物的本性,而人是动物中的一部分。理论上来讲,自然规范了所有动物的所作所为,而所有的动物必须乖乖遵守,但是人不一样,因为他拥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人会选择服从或反抗,在这种自由的意识当中,人因为可以感觉到自己是自由的,而且会透过心灵展示出来,自己对自由的诉求。
卢梭提出的“自由概念”对于现代世界中,有关人的本质是最关键的定义。从这个概念衍生出,个人的自由教育以及群体的民主、政治等,而汉语哲学在面对现代世界时,必须能够掌握自由概念在塑造现代世界中的哲学价值。在现代世界中的自由,是一个展现哲学价值的例子,而这个例子也说明,汉语哲学应当以发扬哲学价值为主要任务。
(作者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