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开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一是净化社会风气,夯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社会风气是指在某种社会价值观引导下表现出的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行为,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伦理精神的一种外化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有学者认为:“任何社会风气,归根到底都要表现为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社会大多数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集中体现了社会风气状况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社会风气建设。一方面,全面从严反腐。腐败是败坏社会风气的催化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反腐不分大小,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确保“露头即打”,旗帜鲜明地亮出了“零容忍”的反腐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当前反腐败取得了压倒性胜利,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另一方面,持续扫黑除恶。黑恶势力是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毒瘤,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运行的正常秩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扫黑除恶并展开专项斗争,对把持基层政权、横行乡里、严重影响基层政权的“村霸”“乡霸”和各种宗族恶势力,对强迫交易、强揽工程、欺行霸市的涉黑恶势力的违法犯罪分子和团伙,对强买强卖、敲诈勒索、聚众滋事的行霸与市霸等黑恶势力掀起强大攻势并采取了专项整治,取得了极好的社会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与“扫黑”统筹推进、同频共振,与之相关的各种配套“治乱”行动赢得了民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真切。
二是规范各类文化活动,筑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枢纽。文化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精神文明的表征方式,具有明确的价值观导向和意识形态旨向意义。从特定的文化活动中,人们可以展示时代的精神生活,直观时代的精神风貌,了解时代的精神品质,但文化活动不是纯粹的“娱乐天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作品宣传什么、褒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的是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导向的是这个社会前进的精神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各类文化活动,全面整顿电视、新闻、广播、网络、出版、艺术等文化领域,不断铸牢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确保各类文化活动能够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输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文化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文化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载体。新时代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全过程,不断聚力规范与引导各类社会文化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迎来崭新面貌。
三是表彰先进典型,导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是宣示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方向性意义。一方面,建立健全国家荣誉表彰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国家荣誉表彰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奖掖功勋的国家意志和国家态度,传递的是一种呼唤人才、鼓励担当的价值导向,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是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各类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引导人民追求道德和荣誉上的完美,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充分宣传各行各业榜样先进,建构良好社会风尚。榜样是一种力量,是一面旗帜,具有精神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向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模范人物学习、致敬,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善于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榜样人物,善于从各行各业以及老百姓的身边人、身边事中发现真善美,不断汇聚、凝练和升华社会的精神力量,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是重视家风家训,厚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土壤。家风家训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内在动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家风家训从属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范畴,所涵养的人格理想、道德情操、礼仪规范等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古训言“天下之本在家”,一个社会“正人君子”愈多则崇德善施之风必盛,进而必将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良好的家风家训是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基础,实践表明,在良好的家风家训中成长的子女具有积极、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走向社会后可以用其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来推动个人的进步、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富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家训建设,把家庭文明建设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家庭文化理念,在新时代得到不断弘扬、践行和升华,厚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土壤,开创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