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弘扬和谐世界理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06-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重要理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传承和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理念,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对新中国外交思想的传承发扬。

 

  “和谐”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和”思想。中国儒家经典《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指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达致和谐,而不是强求各方在所有问题上完全相同,提倡求同存异,主张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寻求和谐统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史书——《尚书》颂扬尧帝“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就是指尧帝品德高尚,不仅和睦族人,而且还协调和顺本族以外的人甚至万邦诸侯,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对社会和谐、万邦和顺的美好憧憬。《周易》中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的表述。“太和”即“大和”,指不仅要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实现和谐,还要在人与自然之间实现和谐。这些都表明,“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国古代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关系的重要准则,并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习近平主席十分重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创造性地将其应用到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当中。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谐”等中国传统思想的历史传承和内在联系,昭示“和谐”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要的思想与文化来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发展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

  2005年9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007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其中,第七项“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强调:“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以上论述,深刻阐明了建设和谐世界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重大意义,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心系天下的崇高追求。

  2015年9月和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分别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基本遵循和重大意义,倡导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懈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样是在联合国舞台,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建设和谐世界理念一样,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责任担当,给出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时代课题的中国答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

  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在“总纲”部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论述,明确将建设和谐世界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道,作为我们党参与国际事务的重大使命和根本目标,从而实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建设和谐世界二者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和谐世界理念的进一步发扬光大。

 

  大力弘扬和谐世界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和谐世界,都是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的方案,是中国为人类社会作出的重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建设和谐世界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理论联系和实践联系。从历史联系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了建设和谐世界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同时又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发展、安全、生态、文明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极大丰富、发展和深化了和谐世界的内涵。从理论联系看,二者都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的客观实际出发,致力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主张秉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经济上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生态上尊重自然、协力推进,实现世界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和共同繁荣。从实践联系看,二者都通过积极运筹大国关系、深化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实现与各国和谐相处;都高度重视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国际体系变革与全球治理;积极在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建设和谐、稳定的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大力倡导包容互鉴理念,致力于建设和谐的文明关系。

  习近平主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展鸿沟持续拉大,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世界各国应秉持和谐世界理念,做到和睦相处、平等相待、互尊互鉴、相互学习,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世界首先是一个和平、安全的世界,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发展是人民幸福的关键和建设和谐世界的前提,要秉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是和谐世界的实现路径和衡量标准,要秉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原则,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理念,推动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和谐世界的应有之义,要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者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