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州都督府图经》

2023-08-25 来源:《方志百科全书》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沙州都督府图经》 甘肃存世最早的图经,也是存世唐代图经中门目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修纂于武周之时(一说为唐开元年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得自敦煌藏经洞,原稿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首尾残缺,其存者长不逾三丈,有经无图。文字510行,计7073字。初定名为《沙州记》。宣统元年(1909年),罗振玉易名为《沙州志》,以残卷影印本收入《敦煌石室遗书》。1913年,易名为《沙州图经》,收入《鸣沙石室佚书》。1916年,伯希和据卷尾“沙州都督府图经卷三”字样,定名为《沙州都督府图经》。书中记载天象、盐池、渠、泽、堰、堤、亭驿、县学、社稷坛、杂神、寺庙、冢、古城、祥瑞、歌谣、古迹、行政机构、区划等,还保留部分新疆地域内容。水渠、泊泽、池堰条记述独利河、兴湖泊、三泽(东泉泽、大井泽、四十里泽)、二堰(长城堰、马圈口堰)等其他图籍未载的内容;记宜秋渠、孟授渠、阳开渠、都乡渠、北府渠、三丈渠、阳安渠等七渠的名称,其中除都乡渠在五代后晋高居诲《使于阗记》中有记载外,其余均未见记载。盐池条记述东、西、北三所盐池。驿路条对唐代丝绸之路在敦煌域内的19所驿站,如新井驿、广显驿、乌山驿等,记载较详。杂神条特别提到祆神,记载火祆教传入中国的情况。古堤条提到北凉灭西凉战役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因“唐代图经,久绝于世",而此残卷可纠他史旁志之谬,故被后人称为“人间鸿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