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吕家佐)近日,“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遗馆开幕。
皮影戏亦称“影戏”,是原始社会的祭祀歌舞、战国时期的俳优、汉代的角抵百戏之后中国戏曲的延续。它历经千年承传流变,如今仍活跃在我国民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陕西是中国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陕西皮影戏被分为东路与西路两大艺术流派,几乎遍及陕北、陕南及关中各地,影人形制大小和表演唱腔各异,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皮影雕工至臻精美,镂空与留实巧妙搭配,造型优美生动、有韵有势、繁简得宜、虚实相生,极富特色;唱腔类型多样,碗碗腔细腻婉转、阿宫腔清悠秀婉、弦板腔明快清脆、老腔刚直高亢,搭配皮影签手出神入化的操纵技能,文戏情感表达细腻,武戏征战场面激昂,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影响广泛深远。
观众参观陕西皮影展品。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观众参观陕西皮影相关油画及乐器。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观众参观皮影作品《地狱》。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展览现场。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皮影作品《人物》。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皮影作品《仪仗队》。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皮影制作工具。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皮影戏演出乐器。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现场展出有关皮影的书籍。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