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中国与世界】高建平:迎接2023年的来临,加快中国式现代美学体系建设

2022-12-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建设,而且在中国的人文学科的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所从事的,是美学专业的研究工作。对于美学在中国的发展,我曾提出一个观点,即现代中国经历了一个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美学”的发展过程。“美学”(aesthetics)这个词是德国人在18世纪建立,这个学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1900年前后传到中国。这个学科引进之初,一些学者致力于翻译和介绍,以及用西方理论来解说中国的艺术和审美的实例。后来,中国学者就开始建设自己的美学理论。他们一方面继续吸收西方美学理论,一方面从古代中国人关于艺术和审美的论述中吸取营养,同时,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引发了美学上的革命,催生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

  新中国的美学史,可以用三次高潮来概括。第一次是1956年至1965年的“美学大讨论”,第二次是1978年至1988年的“美学热”。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的这十年,美学经历了从复兴到繁荣的变化。加快中国式现代美学体系建设,成为当下的中心任务。

  2022年即将过去,2023年即将来临。对新的一年,我与学界的许多同行一样,充满着期待。最近一些年,我做了三个研究项目。

  第一个是主编了一套四卷本的《20世纪中国美学史》。编辑这样一套书,最初的动机是在参加世界美学大会时,向国外学者讲述中国现代美学。我从1995年至今,连续参加了九次世界美学大会。这个大会是国际美学协会主办的,每三年一次。我先后担任过这个协会的秘书长和会长,与国外学者有不少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国外同行只谈古代中国,对20世纪的中国美学一无所知。我编这套书有向他们讲述现代中国美学的动机。后来发现,做这件工作的意义远不只是如此。20世纪的几代中国美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他们所发展的美学,既是现代的,也是中国的,在美学这个学科中,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是正在主编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基本问题研究》,主要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进行美学基本理论研究。这包括研究关于美、美感、艺术,以及美育的一些理论问题,试图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思考。这里面有不少老问题,但对老问题要作出新回答,同时也会涉及一些新的问题。

  第三是正在做“美学与艺术学关键词研究”,以关键词为抓手,联系中外古今,联系美学的基本的理论与各门艺术的理论,写出一批条目来,既推动深度的理论研究,进行概念间的比较,同时也将形成一部普通读者都能看得懂,可供查阅的普及性美学工具书。

  以上三个项目都是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项目。第一个项目即《20世纪中国美学史》已经完成并正在出版,下一步所要做的事,是再编一个一卷本的简编本供学生使用,再争取译成外语,用事实向国外的同行说明,现代的中国是有着丰富的美学史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项目,都已经接近尾声,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完成结项。

  这些年,中国美学的发展,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美学界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华美学学会经过2021年底的换届,2022年开始调整下属的十个专业委员会,要在2022年底以前完成新一届专委会的启动。做完这些事,就开始以全新面貌迎接2023年的工作了。

  新年新气象,中国美学界的同事们,对新的一年充满着期待。在美学发展的好形势下,中国的美学研究者们要乘势而上,做出成就来。

  希望新冠肺炎疫情早日过去,一些国内的学术会议能线下召开。这几天正在召开中华美学学会2022年的年会,会议的主题是“当代中国美学的创新之路”。中国的美学研究者们,特别是年轻学者,对学会的年会非常看重。这是他们学习、交流、结识同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学界亮相的机会。各种学术交流能陆续开展起来,各种学术的合作也会更加顺畅。

  新冠肺炎疫情三年,国际交往只能在线上进行。第21届世界美学大会,原订2022年的夏天在巴西举行,许多中国学者都已报名参加。但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个会被推迟到2023年夏天。三年来,在中国也举办过不少美学会议,国外学者只能线上参加,或者提供视频致辞。希望出入境政策调整以后,国外的朋友能来。他们表示想念中国,让他们的愿望能实现。

  2023年即将来临,希望对美学这个学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端。让我们用热情和勤奋,为这个学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作者系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雨楠)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