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
书名:外交的本质
英文书名:ESSENCE OF DIPLOMACY
丛书:外交学译丛
作者:〔瑞典〕克里斯特·约恩松(Christer Jönsson)、〔瑞典〕马丁·霍尔(Martin Hall) 著
译者:肖玙 译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ISBN 978-7-301-28796-5
定价:49.00元
上架建议:外交/国际关系
作者简介
克里斯特·约恩松(Christer Jönsson),欧洲著名外交学者,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隆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谈判与外交、国际组织、跨国关系等。
马丁·霍尔(Martin Hall),瑞典隆德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关系与历史社会学、国际政治思想与概念历史等。
肖玙,法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外交学与国际关系理论。
内容摘要
本书以三千多年的历史记录为基础,探讨了外交的本质和永恒特征。作者将外交实践和国际关系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外交的三个基本维度:交流、代表和国际社会的再造。他们主要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第一,外交是一种国际社会的制度而非单个国家或其他实体的制度;第二,从跨历史视角看,作为国际社会主要制度的外交构建了政治实体间关系而非国家间关系;第三,从最抽象的层次看,外交是联结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媒介,正是这二者间的不同平衡令外交的形式呈现出时空差异。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外交研究
一、现有研究
二、为何外交在国际关系中被边缘化?
三、历史转向与外交回归?英国学派、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四、结语
第二章 分析框架
一、作为制度的外交
二、联结外交与历史社会学
三、平衡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
四、理论基石
第三章 制度化和仪式化
一、制度化
二、仪式化
三、共同的符号与内涵:外交礼仪
四、互惠、优先权和外交豁免权
五、外交官衔
六、结语
第四章 外交交流
一、语言
二、信息收集
三、信息传递:外交信号
四、谈判
五、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
六、秘密交流和公开交流
七、技术进步
八、结语
第五章 外交代表
一、行为:代理他人
二、地位:象征他人
三、结语
第六章 国际社会的再造
一、前现代时期国际社会的再造
二、现代国际社会的再造
三、结语
第七章 外交和变化中的政治实体
一、腓力、亚历山大和古希腊社会
二、中世纪早期的宗教政体和世俗政体
三、欧洲联盟
四、结语
结论
注释
索引
译者序
外交理论著作并不多见。在很多人看来,外交是实践的艺术,但无关科学——声名显赫的外交家有谁会凭借外交理论纵横捭阖呢?对外交的狭隘理解将外交学等同于外交术或外交人员的职业培训指南,从而把它和更广泛的社会科学研究分割开来。然而,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外交不只关乎技艺,更关乎文化、历史和社会思想。今天,即时通信和跨国旅行越发频繁,国际交流或跨国交往活动不再局限于外交官;在电视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联合作用下,外交活动正在淡化传统的精英色彩和神秘倾向,进入更扁平的社会,触及更广泛多元的各国公众。外交学的确应该指导外交实践活动的开展,但更重要的是,它必须走出狭隘的操作层面,提供理解国际交往实践的多元视角和方法。换言之,外交学必须同国际关系理论和更广泛的社会科学联系起来。
《外交的本质》融合了外交史、外交实践和国际关系理论,可谓是朝着上述方向努力的代表性研究。第一作者克里斯特·约恩松(Christer J?nsson)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隆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谈判与外交、国际组织、跨国关系等。第二作者马丁·霍尔(Martin Hall)是瑞典隆德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关系与历史社会学、国际政治思想与概念历史等。两位作者在书中讨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不同发展程度的人类社会都出现了外交?当代语境中的“外交”与古代外交史语境中的“外交”有哪些异同?当今的众多“外交变体”(如公共外交、峰会外交)与古代近东外交有什么关联?如何区分外交与其他社会交往实践(如文化交流或贸易)?“外交过时论”是基于怎样的前提?简而言之:外交的永恒特征或本质属性是什么?通过采用自上而下的关系主义(过程性)视角,作者们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第一,外交是一种国际社会的制度而非单个国家或其他实体的制度;第二,从跨历史视角看,作为国际社会主要制度的外交构建了政治实体间关系而非国家间关系;第三,从最抽象的层次看,外交是联结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媒介,正是这二者间的不同均衡令外交的形式呈现出时空差异。
这个时代亟需“好”的外交。正如基辛格所言,“国际社会”并不包含清晰或一致的目标、方式与规则。而外交正是贯穿其中、沟通国际规则和国内规则之间的桥梁,是缓冲不同社会秩序间张力的过渡带,是推动国际社会再造的引擎。正因如此,外交在世界秩序转型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尽管本书并不提供具体的外交战略,但它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外交本身及其与国际关系变化之间的联系。《外交的本质》中译本算是译者为实现该目标所尽的绵薄之力。
本译作自筹备到出版历时四年,其间得到了许多帮助和支持。在此,译者想对外交学院的多位老师表示感谢。吴建民、高飞、苏浩、张历历、张迅等老师在译者求学期间给予了悉心指导,帮助译者积累了翻译本书所需的大量外交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译者还要感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校国际关系学院浓厚的科研氛围和良好的科研环境极大地鼓励了译者的工作,校科研处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也对本译作的出版给予了许多有用的建议。本译作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权力转移中的大国合作演化研究”(项目号:18YJCGJW011)的阶段性成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精品翻译项目“外交的本质”(项目号:19FY03)为本译作的出版提供了资助。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徐少燕主任、董郑芳编辑和其他工作人员为本译作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没有他们的热忱协助,这部译作将难以付梓。约恩松、霍尔两位作者在百忙之中为本译作作了序,施普林格自然公司的陈青经理在版权信息沟通等方面给予了不少帮助,在此一并感谢。此外,感谢家人的理解与鼓励,没有他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支持,这项翻译任务恐将不能完成。
书中内容如有错漏和误译之处,还望读者和各位同行不吝批评指正。
肖玙
2020年春
推荐语
《外交的本质》一书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实践研究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强调操作层次的外交有了理论支撑,使国际关系理论在实践层次找到了放矢之的。
——外交学院副院长 高飞教授
国家间关系陷入困境和天气变坏一样正常,也一样危险。当国际关系处于艰难困境时,建立在稳固原则上的有效外交显得尤为重要。《外交的本质》一书清晰地列出了这些原则,向读者呈现出了各国政府和人民是如何在意见相左时和平共处的。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保罗·夏普(Paul Sharp)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