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些名字如不灭的恒星永放光芒,为人类指引方向。纵使一时被阴霾遮盖,当云消雾散,它们依然高悬天际,熠熠生辉。作者为儒家学者,北京千人行书院创办人)。
关键词:儒家经典;经典;孔子;读经;云消雾散
作者简介:
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些名字如不灭的恒星永放光芒,为人类指引方向;纵使一时被阴霾遮盖,当云消雾散,它们依然高悬天际,熠熠生辉。
这样的人,人们称之为“圣人”。
受现代平等进步观念影响的现代人,常常不愿意承认有“圣人”。其实,权利上平等的要求,与圣人的存在并不冲突:圣人并不是享有特权的人,而是充分实现了人性,在道德人格和智慧修炼中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但因气质习性的差异,人的本性并不一定都能充分地实现。圣人,就是做人最成功圆满的人,人性在圣人身上的完美绽放,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过时,而是凝结为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穿越时空,感动千秋万世。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她的圣人做全体人民的人生导师,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奠基在圣人的思想智慧上,围绕着圣人而展开。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都是一时之俊彦。他们对孔子心悦诚服,孔子死后,弟子们守墓三年,以口才和外交才干闻名诸侯的子贡,则守墓六年才依依离去。师生情深,他们又深知天生圣人之不易。所以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圣人,就是照亮人间的那颗最亮的星。每一个时代,只要是明智的,都会尊重圣人。
圣人已逝,年代悠远。后人已不能像当年的弟子一样亲炙教诲。但圣人的思想言行,通过圣人的著述以及弟子们的记录保留了下来,它们就叫做“经典”。诵读经典,就是体贴圣人,虽然相隔千年,却依然仿佛侍坐身边,与圣人沟通畅谈。所以诵读经典,是最高明的学习,直面圣贤,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