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内生动力

2025-01-07 作者:[布隆迪]卡斯(Kaze Armel)/文 刘雨微/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和非洲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剥削与压迫,都曾应对外国资本的干预,也都曾承受贫困的重压以及人口增长对粮食安全的考验。时光流转,如今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工业的佼佼者,而非洲也继续在挑战中砥砺前行。

  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主张“全球南方”国家自主绘制发展蓝图,捍卫共同的发展权利,在现代化征程中携手前进。许多非洲国家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并将中国视为实现自身发展的坚实伙伴。跨越岁月的长河,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日益深入,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中国与非洲各国在外交、经济、科技、文化、卫生健康等领域架起了相互了解的桥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将双边关系推向新的高度。中国还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框架下与非洲开展多维度合作,大力支持非洲启动非盟《2063年议程》第二个十年实施计划,为非洲国家走向复兴增添了强劲动力。

  分别受儒家思想与乌班图精神的影响,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将财富视为集体福祉。在中非经贸交流中,双方对长期合作的坚定信念推动合作关系更加稳固和深入发展。历史研究和民族志考察表明,中非企业共享的价值观之丰富超出人们所知,他们以协作为桥梁、耐心为航标,将关系的深化置于利润之上。在过去20年里,中非经贸往来在双方企业的积极推动下蓬勃发展,不仅为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活力,也为中国制造业的腾飞添翼赋能。本文将深入探讨企业在中非经贸合作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解析企业如何成为连接两大经济体的纽带。

  中非贸易互惠互利互补 

  经贸合作已成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鲜明标志。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并一直保持这一地位。早在2000年,中非贸易额就已突破100亿美元,2008年突破1000亿美元,2013年突破2000亿美元。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历史上的峰值2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展现了中非贸易的强劲韧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非洲约20%的出口流向中国,16%的进口来自中国。21世纪初以来,中非企业间的密切互动显著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增长。在出口方面,非洲原材料和农业领域的企业通过增加对中国的出口,收获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从石油和矿产到可可、茶和咖啡等农产品,这些商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市场,也为安哥拉、尼日利亚和南非等自然资源丰裕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能。与此同时,中国对非洲的出口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中国企业与非洲市场广泛的贸易联系不仅涵盖了机械、电子产品和纺织品,还包括各式各样满足当地需求的消费品。中非贸易往来促进了非洲工业的现代化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非洲消费者提供了价格合理的商品,让贸易红利惠及每一个领域。

  中非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这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首先,中国拥有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工业所需要的,这成为双方合作的天然契机。其次,中国和非洲共同构成了一个拥有超过28亿消费者的庞大市场。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的助推下,非洲正崛起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市场之一。再次,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在全球贸易中的领先地位与非洲形成了互补的镜像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为中国企业深入洞察非洲经济提供了窗口,也激励他们开发更多既优质又实惠的产品。最后,中国市场为非洲的生产商和制造商开辟了多元化出口的新天地,使其能够摆脱对“全球北方”特别是历史上由殖民主义国家所控制和主导的市场的依赖。

  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是在各项政策和合作框架的引领下开展的,例如中非合作论坛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而双方企业是其中重要的实践者。中国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对加强与非洲国家的贸易联结充满热忱。得益于中国政府利好的投资政策,非洲企业也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过去10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建筑、制造、绿色能源、数字连接、农业和交通等领域的战略投资对非洲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

  中非企业推动多领域合作共赢 

  在中非合作的广阔舞台上,由双方企业共同参与的经贸合作已结出累累硕果。合作成果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滋养着双方的发展土壤。

  在技术转移方面,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不仅促进了知识传播和技能迁移,还加速了技术本土化进程,非洲国家在多个领域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以肯尼亚为例,蒙巴萨至内罗毕标准轨距铁路(蒙内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让该国铁路行业从中国的技术转移中获益匪浅。如今,肯尼亚已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工程师、火车司机和运营专家,这在蒙内铁路项目实施前是难以想象的。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华为等中国企业助力非洲国家推进4G网络建设,为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贡献了力量,也为大量非洲技术人员提供了专业培训。像尼日利亚软件开发公司安德拉(Andela)这样的非洲科技公司,正借助中国新兴技术的力量,全力以赴地迈向自主创新。在中国企业的支持下,该公司对软件工程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满足了非洲迅速增长的数字技能需求,激发了技术生态系统的创新活力。

  在能源绿色转型方面,中国是非洲值得信赖的伙伴。中国是非洲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主要供应方,目前非洲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中国企业不仅为非洲农村家庭提供了可靠、经济实惠、可持续的能源产品,还振奋了非洲民众的创业精神,促进了电网服务不足地区商业活动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绿色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全球气候适应能力,对受气候变化影响极为严重的非洲来说尤其如此。

  在发展融资方面,中国企业为非洲的发展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有效推动了公路、铁路、发电厂、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非洲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不仅提高了贸易效率,增强了人口流动性,提升了数字包容性,还提升了非洲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中非企业间创新的合作模式,例如公私合作项目,强化了非洲国家承担多元化项目的能力,确保了关键服务的获取,同时有效避免了国家公共债务的大幅上升。

  在产品和服务多样化方面,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参与开辟了新的产品线,为工业产品市场注入了竞争活力,打破了传统市场的垄断。在这一过程中,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和可及性的增强,使非洲消费者能够以合理的成本享受体面的生活。

  中非企业追求共同繁荣 

  除市场动态、产业差异和更紧密的合作机制外,中非企业间合作的日益加强还建立在一系列价值观和思想驱动因素之上。首先,双方对彼此文明的尊重和认同特别是中国企业对非洲各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中国一贯遵循的不干涉内政原则相得益彰。这种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为双方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文化的亲近和彼此间的相互欣赏。

  其次,坚守诚信。中国企业对在非洲的事业执着而坚定,哪怕是在充满挑战的地区,中方工作人员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投身到项目建设中去。自20世纪70年代坦桑尼亚至赞比亚铁路(坦赞铁路)建设以来,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面对重重困难,中国企业的热情和决心从未有过丝毫减退,这与那些常因顾虑而对在非投资望而却步的西方机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次,中非经贸合作中的慷慨与共情。中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非洲的足迹超越了一般贸易和发展项目的范畴。从建立学校、医疗设施和文娱场所,到水利工程、清洁能源项目和奖学金计划,再到新闻信息和文娱活动的现代化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当地社区的生活质量,也赢得了东道国人民的好感,续写着中国企业与非洲伙伴的友谊。

  谈到“双赢”合作,中国企业视非洲为一片充满机遇的新天地,并始终坚守作为非洲发展道路上的可靠伙伴的责任。这使得中非企业能够跨越边界,共同交付一系列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项目。《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指出,2000年至2020年,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建成的公路铁路超过13000公里,建设了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为非洲培训各领域人才共计16万余名。同时,非洲也为中国企业打开了一扇通往国际化的大门,让中国企业得以了解非洲市场的潜力,把握非洲市场的脉动。

  最后,对共同繁荣的追求。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引下,中非企业追求的始终是合作中的共赢。多年来,中非企业在多个经贸合作领域不断释放伙伴关系的活力,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

  让企业在中非经贸合作中 

  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走深走实,双方也遇到了新的挑战。非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往往需要面对严格的法规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此外,国际上一些分析人士对于中国资助的基础设施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的债务问题表示关注。事实上,中国对非投资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不会导致非洲国家陷入所谓的“债务陷阱”。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多位非洲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公开表示反对“债务陷阱论”等不实论调。

  中国始终以开放的姿态、通过双多边渠道着力帮助非洲国家减轻债务负担。在该次峰会上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中,中国提出了具体的债务减免措施。同时,中国也支持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追求更高标准。《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表明,中国支持非洲推进发展计划,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PIDA)、总统基础设施冠军计划(PICI)、非盟发展署—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AUDA-NEPAD)、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CAADP)、非洲工业化发展加速计划(AIDA)等全非计划的落实。这些举措体现了中国对非洲发展的坚定支持和对互利共赢原则的坚守。

  展望未来,中非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在可再生能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领域进一步深化。这不仅将夯实非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还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高度一致。非洲企业将获益于中国市场准入限制的减少,同时更好地满足中国对优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在中非经贸合作的浪潮中,双方企业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带动了贸易的扩展,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制造业与技术的投资。这些贡献使得双方经贸合作的纽带更加牢固,日益成熟的企业间伙伴关系为中国与非洲的繁荣发展孕育了无限可能。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在构建健康的中非经贸关系中功不可没。他们的携手合作使非洲国家能够促进改善基础设施,引入新技术,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拓展工业价值链。在相互信任、互利共赢、共同繁荣、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等共同理念的引领下,企业成为加强发展伙伴关系的加速器,推动中非关系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让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变得更加紧密。

  (作者系湘潭大学中国—非洲经贸法律研究院副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程可心)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