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5】

孙博文: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2023-03-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

 

 

 

  孙博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绿色创新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生态经济》期刊青年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分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低碳发展理论与政策评估、绿色创新经济学等。主持联合国工业发展合作组织(UNIDO)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子项目多项。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人口科学》《中国软科学》《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Climatic Change》和《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董辅礽经济科学奖、Jack Dangermond青年学者论文一等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经济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任务。新征程,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激发绿色创新动力活力,不仅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需要,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意义

  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活力。坚持市场导向,紧扣绿色技术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技术路线选择以及关键技术应用推广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不断消除创新资源配置扭曲,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活力,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高效顺畅运行。坚持市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能够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创新优势,促进资源、信息以及其他创新要素共享,降低绿色技术研发风险。坚持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不仅能极大调动激发绿色技术创新积极性,而且对于优化绿色技术资源配置以及消除不同企业、部门、行业及地区的绿色技术差距有重要促进作用。

  有助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绿色技术创新能够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促进绿色生产与消费循环互动,实现生产与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生产方式方面,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应用,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进步以及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微观上表现为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宏观上有助于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与绿色竞争力提升。生活方式方面,绿色技术不仅能通过绿色产品生产,直接满足绿色消费升级需求,还通过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以及节能减排等领域技术应用,促进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生活,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新发展格局下,绿色技术还有助于打通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淤点,在绿色生产和消费领域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有助于促进碳减排、碳零排及碳负排,全方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是根本途径,关键在于构建从“高碳社会”向“零碳社会”转型的绿色低碳技术支撑体系。绿色低碳技术能够通过源头降碳技术以及末端负碳技术两个渠道,以及减碳、零碳和负碳等各环节促进碳治理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源头治理技术中,节能技术、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储能技术以及氢能技术应用,是促进减碳和零碳的重要技术支撑。末端处置技术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和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是促进“负碳”的关键。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

  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是解决“谁来创新”“如何创新”以及“怎么保障”的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绿色创新价值链循环互动,加快培育壮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绿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以及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保障体系。

  壮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强化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积极培育绿色技术创新领域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平台组成的多元创新主体。健全创新人才激励与考核机制,着力提升绿色技术研发人才的积极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等创新平台基地布局,完善孵化器、金融、咨询、技术转移转化等服务平台体系。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支持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新能源发电、储能等领域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挑大梁、担主角。落实绿色技术创新“十百千”行动,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国家绿色企业技术中心、绿色技术创新企业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前布局绿色创新领域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把握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科技制高点。

  加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发展。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发挥核心企业带头引领作用,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相关机构及平台共同参与的绿色技术协同创新共同体,聚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创新增效以及利益共享。支持龙头企业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园区资源,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加强机构管理机制创新,激发多方创新积极性。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积极对接企业绿色技术需求,成立重点绿色技术研发实验室或者研发中心,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为目标的长效合作机制。

  加快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健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进一步优化国家级绿色技术市场交易平台全国布局,提升绿色技术交易平台管理效能,健全绿色技术创新评价、供需匹配、交易佣金及交易后评估等机制,培育第三方检测、评价、认证等中介服务机构,增强绿色技术交易服务能力。健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聚焦节能降碳、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建立国家、地方及有关企业、技术交易平台主导的多渠道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转移转化与技术应用示范区建设。

  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构建财税金融人才政策支持和标准体系。加强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与仲裁机构协同保护,完善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和法制保障机制。支持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专项,落实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研发、设备采购、转化应用等活动的所得税优惠。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拓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渠道。加大绿色技术人才培养以及对绿色技术经纪人的激励支持力度。加强绿色技术标准制定和绿色技术监测统计,加快建立符合中国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绿色技术创新认定体系,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数据库,为绿色技术信息检索与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4】高仕银:用铁的纪律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3】马彦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2】陈相龙:深刻认识我国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1】徐刚:为建设美好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0】商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99】许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几点认识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98】李伟:从“实施”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97】吕厚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史学术体系,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力量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96】吕其俊: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95】胡海忠: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两个结合”

关键词: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战略意义;重点任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赛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