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2024-03-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充分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实现与数字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是增强文化产品创新能力、促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贯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关键。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对社会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它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效益,延伸了人类的社会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它也带来社会伦理、就业失业、不正当竞争、数字资源分配不平、隐私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挑战,应当明确治理原则、创新监管机制、吸纳民意需求、研发自主可控技术、制定行业针对性政策等。
  赋能传统文化“个性化”创新 
  与其他技术相比,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有其独特的之处。一是体现智能性,能够进行智能计算、智能决策等;二是协同性,能够提高与其他要素衔接配合的契合度,减少摩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创新性,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各行各业赋能,带来知识和技术应用创新;四是动态性,能够持续跟踪数据,全面实时地反馈新的需求与决策的实施情况。基于这些特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赋能文化产业生产转型、产品升级、消费提质,特别是助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具有光明前景。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赋予传统文化“个性化”创新的可能,借助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实现精准传播推广。例如,AR可以通过叠加虚拟元素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方便地了解传统文化,通过智能助手或聊天机器人,用户可以获得关于传统文化的详细解答。同时,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可以生成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故事或诗歌,帮助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借助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用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需求。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定制化的推广策略,向用户推送个性化的传统文化内容,包括艺术作品、音乐、舞蹈等,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与传统文化进行跨界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例如,可以将传统音乐和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相结合,将传统绘画和计算机生成的图像相结合,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碰撞,创新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驱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明确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了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等重点任务,引起学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改变数字文化内容的生产方式。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关联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形成新的文化生产模式、文化传播模式和文化消费模式,推动了数字文化从产品创意策划、生产制作到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的变革。互联网内容生产方式经历了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过程。未来虚拟空间中的大量数字原生内容,需要借助AI来完成创作,AIGC将极大地推动元宇宙的发展,其特点是自动化生产、高效。随着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和AI模型的成熟,目前已经可以自动生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甚至3D模型和代码。以影视产业为例,人工智能承担了艺术指导、电影剪辑、后期制作等重要任务,与人类已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业界实践已经证明,人工智能在影视产业的应用,不仅能丰富影视艺术的创作手段、创新表现形式,也有助于其商业价值的实现。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改变数字文化的传播模式。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融合多维度信息展示、智能搜索和推荐、互动与协作,以及虚拟学习和培训等方式,数字文化内容实现了快速的链式传播,可以满足人类对信息知识的需求,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个性化、互动更为密切的知识获取和交流方式,为人们带来全新的信息体验和学习方式。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了数字文化的消费方式。人们所处的文化消费环境以及文化消费习惯不断发生着改变,年轻消费者更偏爱以互联网或虚拟线上空间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与虚拟偶像聊天、观看元宇宙音乐会、由AI推荐视频和歌曲……人工智能满足了年轻用户群体多样化、个性化、即时化、沉浸式的文化消费需求,重塑了数字文化消费方式。人们消费的数字文化内容的本质是数字化的文化符号。优质内容供给是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因而在数字文化内容消费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合理地嵌入正确的价值观,针对数字文化消费特点构建良好的引导机制至关重要。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预示着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革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识别挖掘、提取集成、人机互动过程中发挥实际效能,通过促进资源高效流动和降低要素成本,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在实现高水平供需平衡中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重点探讨“新一代人工智能+数字文化产业”之融合价值的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也应当保持警惕,如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文化产品意识形态功能扰乱、挑战主流价值观、影响文化产品的创新性以及版权问题、信息茧房效应和数据隐私安全隐患等。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快速迭代更新中优化发展过程,在革新范式中获取发展先机,在广泛融合中颠覆发展方式,在赋能实体经济过程中为各方主体提供同质化优质服务,有利于生产循环和价值实现。同时,这也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助推市场主体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在扩大知识溢出效应中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样性创新支持和战略性发展机遇。 
  随着科技与数字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然成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数字文化产业也应当顺势而为,依托新技术,增强原创力,寻求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促进数字经济新业态和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工作。如此,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数字文化消费需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深入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5G时代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20ZD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娟(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