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 6月25日,“厚植文化传承发展之根: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者围绕“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内涵”“如何理解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重大意义”“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文艺界、传媒界应当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承担什么职责”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此次研讨会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战略部署,倡议社会各界共同致力“提炼展示”相关工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致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讲话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做出深刻阐释,既是对中华文化特质、中华文明精神品格的全面把握和科学揭示,也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开创新文化的深邃思考和恢弘擘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通过丰富价值内涵、完善表达形式、创新传播方式等,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更深入更广泛地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编辑宋合意致辞表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有助于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文明创造能力,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展现中国力量,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为发挥好文化央企和文化传媒主阵地的作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正在联合国内外有关机构,积极开展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工作,不断加大对文物、古籍、非遗等的研究与传播,通过发掘其精髓,提炼其精粹,形塑其标识,有效展示其独特的价值与文化魅力,并用好新技术、新平台,多元化、多维化进行创新性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主持研讨会。他表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密切合作。希望通过此次研讨,历史考古学界和文旅界能够加深了解、加强对话,共同做好提炼展示工作,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研讨会上,陈秋霖、王震中、卜宪群、朱凤瀚、张弛、魏坚、韩建业、雷兴山、袁广阔、何驽、徐良高等学者从考古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对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阐述。他们认为,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发展及其成就为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以及早期文化精髓和精神标识提供了大量史料和成果,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有关部署,让全体中国人理解、认同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进一步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吴为山、周文彰、冯双白、陈涌泉、王一川等来自文艺界的专家认为,文物和美术、戏曲、诗词、舞蹈等艺术形式是守护中华文化根脉的有效载体。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要将文艺资源和历史资源融会贯通,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同时,挖掘并展示其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的内容。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今天,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为赓续、发展古老文明提供深厚宏阔的精神支持,向世人展现中华文明的恒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
研讨会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