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带动农村农民实现共富共享

2023-06-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列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退役军人要啃最难啃的“硬骨头”,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投身乡村振兴,推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富共享。

现实问题

  第一,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所在。在后疫情时代,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稳中有增,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为完成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目前农村居民的富裕程度并不高,共享共富程度更不高,城乡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

  第二,退役军人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缺乏创业就业职业技能。退役军人接受过军事锻炼以及系统理论教育与学习,但与现代农业生产与服务亟需的职业技能有显著差异。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懂技术”,科学利用土壤环境与气候资源,提高农副产品、动植物养殖的科技含量;而且需要“懂操作”,能够操作农业机械、智能温室大棚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机器设备与数据平台;更要“懂市场”,善于高效经营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找准市场定位,突出农产品特色。退役军人普遍缺乏种养殖加工、市场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致难以在短期内顺利实现乡村创业与就业。

  第三,缺乏对先富带动后富效应的经验总结和舆论宣传。新时代涌现出许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促进村集体产业发展壮大的退役军人先进经验与模范代表等。现阶段,亟需结合红色基因文化,总结提炼发展理念、服务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经验,以退役军人推进农村农民共富共享为特色,积极打造和宣传乡村振兴样板县、样板乡镇、样板村,加大对先进模范典型人物优秀事迹的宣传力度,以荣誉激励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事业。

实现路径

  第一,党建引领强化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研究出台退役军人扎实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按照党中央的统一决策部署,以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的《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为引领,分阶段、分群体、分区域研究出台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把握当前阶段性目标,以退役军人作为重点群体精准施策,探索退役军人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一是党建引领退役军人率先实现群体先富,缩小退役军人群体内部收入差距,提供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本。二是退役军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先富带动后富,带动周边社区或村民实现共富共享。三是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进村带后进村,健全乡村振兴示范村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构建美丽乡村共同体和新型城乡关系。

  第二,打造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先锋队伍,退役军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退役军人充实到乡镇基层治理组织,让退役军人成为乡镇基层治理的坚强力量,有利于发挥退役军人政治觉悟高、执行力强的优势,为乡镇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基因”。具体举措包括:一是遴选和培养“兵支书”“兵委员”。这有利于将部队优良作风带到乡村集体组织管理中,整体优化与提升村集体组织队伍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树立部队和国防力量在基层群众中的社会威望。二是发挥志愿服务作用。退役军人奉献精神与集体协作精神强,是乡村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中志愿服务队伍的“潜力部队”。积极发挥退役军人在防御和处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和公共卫生事件等艰难任务中的“突击队”作用,加强乡村防疫防御力量。三是充实基层社会治理组织。退役军人曾经在部队接受过思想政治、地方安全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并且长期从事军事训练与劳动服务等,具有干事创业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身体素质,在担当村民调解员、政策宣传员、农村综合治理专干、司法助理员、派出所辅警等职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三,重点群体精准施策,退役军人先行先试,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退役军人群体内部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政府+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多方合作,协同搭建退役军人的创业就业信息共享平台,打通退役军人从部队到乡村、从转业待业到创业就业的各个环节堵点卡点,引导退役军人服务乡村振兴。二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等系列社会制度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三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与民政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对失业和就业困难退役军人实施常态化、精准化就业帮扶援助,切实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四是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文化进军营、重要节日走访慰问等系列拥军活动,做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加大“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力度,营造爱国拥军、爱民奉献良好氛围。

  第四,先富带动后富,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带动农村农民实现共富共享。鼓励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一是支持退役军人发展现代农业,例如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生活性服务业等新型产业形态。二是引导退役军人参与农村电商、乡村特色文化休闲旅游、卫星遥感“数字”农业、冷链物流服务等新型产业模式。三是鼓励农业企业、产业园区等用人单位积极招用退役军人。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退役军人提供专业化技能培训,加速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技能人才等。四是加强对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就业典型事迹的宣传。通过优秀人才评选、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大赛等途径,每年遴选、树立一批乡村人才中的退役军人先进典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引导退役军人增强力争上游、务农光荣的思想观念,掀起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就业光荣”的社会新风尚。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天津市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CJE21021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