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外语人才安全意识 助力国家安全与发展

2023-06-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已经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民族复兴大业如火如荼,成为世界上和平崛起的典范。同时,我国还努力促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沙特和伊朗,并掀起中东地区一波和解浪潮,为世界的安全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使一些常年处于纷争中的国家看到了曙光。新老朋友纷至沓来,我国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纵深,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这一切均得益于我国一直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于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保安全。国家若缺乏安全保障,发展就无从谈起,更遑论强盛复兴。我们的发展是“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当今世界形势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错综交织,不确定因素丛生。与俄乌冲突这类涉及军事、政治对抗的传统安全问题相对并存的是非传统安全问题,譬如,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人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需要审慎对待、努力解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即“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以非传统安全思维统合了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

  高校既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外语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非传统安全意识必须加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关乎国运,与国家安全和未来建设息息相关。如何保障外语教育安全、外语人才安全,如何解构和防止西方的话语忽悠,如何能够助力我国解决国内国际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均对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赋予外语教育及其培养的人才更重大的历史使命。

  第一,培养学生非传统安全意识,着力培养信息能力,确保认知安全。非传统安全问题实际上辐射至我国和国际社会的各领域,尤其在当下人工智能突破性发展的网络世界,信息量之大无法估量,外部敌对势力及其内部勾连分子一贯伺机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源自网络的虚假信息、抹黑煽动信息等都是我们必须要防范的非传统安全挑战。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身处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碰撞中,更容易第一时间接收到碰撞中的信息并且对其进行第一手处理。因此,他们的信息能力应当被重视、着力培养、妥善利用。

  第二,全面提升外语教师综合素养,确保师资安全和学生发展安全。教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是把好国家当下及未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国家的发展以及国际大形势正处于百年转变之中,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外语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首先必须经得起考验,能为学生提供一潭上等的好水,至少要融合高人格、真知识、宽视野和新智慧,否则难以胜任新时代的使命。此外,外语专业学生习惯将两种语言、两种或多种文明文化进行比较,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辩证哲学素养以应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有效思辨并筑起一道信息安全防护墙来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最大可能地提高其对祖国的认同度和忠诚度。此外,外语教师还应具备一种能够凝聚学生的素养,或称“学生凝聚力”,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相处交流中找到信仰和目标,从而确保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安全。

  第三,创新外语专业课程设置,助力非传统安全。其一,推进古今中外文化融通课程。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四个自信”,实现文明互鉴、知己知彼、求同存异为目标,设置诸如“理解当代中国”及能够掌握目标语地区与国家情况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和异域文化鉴别力,完成安全意识软植入,助力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其二,加码专业课程的“研究”含量。研究能力是辨析安全问题的基石。外语专业研究课程的设置和相关课程中“研究”含量的提升,可以打开学生的学科视野和思路,让其习得客观地和批判性地审视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科学方法,提升心智和自信心。比如可以增加涉及安全领域的话语研究,培养学生从修辞视角获取目标语在此类语境中的措辞习惯、超越表层文字的信息以及目标语所承载的当地本土文化基因。在引导学生编织起专业知识网络的同时,也帮助其完成近乎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积累,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夯实跨语种跨文化交流的安全基础。

  第四,打造“外语与安全”特色主题系列活动竞赛,深植安全意识。要让外语人才发掘广泛存在于中外社会各领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提升其安全意识敏锐度以及应对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外语与安全”主题活动(如情景短剧表演、辩论赛、安全故事宣讲/写作、短视频制作比赛、安全知识挑战赛等)能让所有非传统安全挑战在外语人才的发掘中被迅速一一揭示出来。在融通中外各类安全挑战之后,外语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安全素养可以获得稳步提升。同时,也可以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的号召,将此项活动推广至所有高校师生群体。

  新时代我国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深入参与国际事务治理,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外语人才培养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政治使命、社会使命和安全使命。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坚持自身实力硬,坚持为党为国培养人才,坚持培养有底色、有成色、有本色的外语人才,外语教育才能行稳致远、久久为功、不负使命。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度课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与舆情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1NSZXB003)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