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全国教育系统和社科界也在积极推进本单位本部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切实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及其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近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采访了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侯庆丰。
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侯庆丰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本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提出要坚持“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什么?
侯庆丰:“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之间既有侧重点又相辅相成,是渐进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体系,该论述既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论,又体现了知信行统一的辩证关系。
“学思想”是基础。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
“强党性”是核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保持理想和信念的坚定,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重实践”是根本。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注重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自觉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建新功”是目标。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立足岗位作出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网:“两个维护”是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主题教育,要“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您认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中,党员干部要如何做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站得稳、靠得住,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侯庆丰:首先,要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因此,要把“两个维护”建立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追求基础上。
其次,要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
第三,要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在行动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首先看政治上是否站得稳、靠得住。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第四,要做到“两个维护”,必须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中国社会科学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主题教育,要在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这一重要论述,为抓好理论学习提供了根本遵循。请您结合自己所在高校,谈谈如何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的?
侯庆丰: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甘肃农业大学特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对全校主题教育工作进行部署。学校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以专家辅导、学校领导领学、集体授课、分组研讨、个人自学、观看主旋律电影(纪录片)和组织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形式,重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规定篇目。学校各党政部门、学院(教学部)、直属单位等高度重视、主动谋划、积极行动,对照学校部署和自身实际安排统筹做好主题教育的各项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课堂,引导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社会科学网: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作出深刻阐释,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建新功”。您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侯庆丰: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崇高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就必须始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研究,从我国发展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朱羿/采访整理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