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3-05-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华典籍是我国数千年来政治原则、价值取向、思想态度和国民习性等的语符载体,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中华典籍的译介工作,是发挥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过程中独特作用的现实写照,对促进中西文明间平等交流互鉴、努力构建原创性中国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阅读原文】

  

  中华五千年文脉绵延不断,呈现出独具特色、深富内涵的文化形态,彰显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华文化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传承、求变、创新、重构中持续为中华民族共享精神家园提供着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根本要求,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阅读原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离不开一支精通国内法和国际法的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队伍。2023年2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中,明确了高素质法治人才对于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中,第十六条提到“五个加强”,其中心任务是: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加强法学对外交流;加强我国优秀法学研究成果对外宣传;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法治学术交流合作;加强世界法学名著的汉译工作和中国法学优秀成果的外译工作。这也恰恰说明法律翻译能力是涉外法治人才的关键能力之一,法律翻译人才培养亦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阅读原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影响力取决于传播力,主动权决定着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掌握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拓展国际传播渠道。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便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国网络文学既承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助力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