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2023-05-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这个命题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实现了现代化范式的价值跨越。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现代化的本质首先是富裕。现代化意味着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经济社会生活繁荣,从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代表一个时代的发展水平,这是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富裕不是贫富差异的富裕,而是追求共同富裕的富裕。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指南,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即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运动,也正是因为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个运动才是能够激发绝大多数人投身参与的运动,才是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运动,才是代表人类正义事业的运动。因此,在价值追求上,马克思主义强调共同富裕,这个富裕范式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实现的富裕,是通过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来实现的富裕,从而是超越少数人富裕来实现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在大规模的社会协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集体主义文化人格,由此形成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形成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富裕范式。这种范式从集体的共同利益出发,强调共建、共治、共有、共享的共同富裕;强烈反对两级分化,追求公平正义,强调通过诚实、合法、有序、勤奋的协作劳动实现富裕;反对贫困,反对落后,强调国家富裕与人民富足的辩证统一,强调国家治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的富裕和社会的繁荣,而且这种人民富裕是普天之下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种社会繁荣是社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繁荣。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劳动致富的共同富裕。从归因维度看,自然的馈赠不多,人们不能够仅仅依靠自然馈赠而生存,更加不可能依靠自然馈赠实现富裕;在自然馈赠的基础上,劳动是获取财富之源,奋斗是实现富裕之路,所以,人类的劳动史围绕着提高劳动效率形成了两条交织在一起的发展路线,一条是创造工具以提高效率的技术路线,一条是深化协作以提高效率的组织路线,本质都是劳动创造财富。所以,中国人说“天道酬勤”,这是对人类劳动致富的历史总结。从能力维度看,人们的劳动技能决定劳动效率,劳动效率决定富裕程度,但是,人们的劳动技能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需要后天的不断学习、培训、实践锻炼,这些都构成了人们对自身的投资,所以,少数人的富裕只能形成少数人的自我投资,多数人的富裕才能形成多数人的自我投资,形成大规模的劳动者素质提升和技能增长,从而创造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社会财富,形成更高水平的社会富裕。从动力维度看,追求富裕是人们奋斗的内在动力,少数人的富裕只能唤起少数人的奋斗,多数人的富裕能够唤起多数人的奋斗,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才能唤起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形成全社会的团结奋斗,实现全社会团结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所以,共同富裕只能是劳动致富的共同富裕,而且共同富裕是比少数人富裕更高水平的富裕。

  创新致富的共同富裕。现代化是一个时代文明形态的先进代表,其内涵包括科学技术、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经济基础及其政治、宗教、艺术、文化等等上层建筑,其底座是经济基础,其核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其特征是代表时代的先进发展水平,所以,创新是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实现路径。但是,创新必须遵循规律,创新本质上就是从更高水平、更高维度、更深认知上认识事物、把握规律、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本质、提纲挈领、张弛有度、循序渐进,劳动才能有效率、工作才能出质量;创新必须依法有度,社会是一种协作体系,需要有行为规范,协调群体行为,消弭群体冲突,汇聚群体力量,才能形成组织效能。所以,富裕是现代化的本质追求,而现代化的富裕必然是创新致富的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必然是创新致富的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保障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本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共同富裕为落脚点唤起14亿多人民的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更能“同心”干;有别于西方利益集团轮流坐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能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更能“创新”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快法治化进程,良法善治有效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质量,“法无禁止即可为”更好激励人民的首创精神、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更能“依法”干。所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保障共同富裕。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劳动创富观念有力支撑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些基本经济制度代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人民的创新、创业和创富。在政治本质的保障下,以改革思维模式不断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澎湃内生动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推动共同富裕。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直接劳动与间接劳动、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构成,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这是提升创富和共富能力之根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标志和基本内涵,而生产工具的改进就是科技进步的物化劳动成果,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是提高创富能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经。创新是第一动力,以制度和文化的创新提高人们劳动积极性,降低人们协作劳动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优化供给与需求的契合度,都是提高创富能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推动共同富裕。就业是实现劳动价值的途径,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强化政府建设市场的职能,提高市场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特别是在科技进步中以创新引领和促进创业和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和就业促进机制,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人力资本的核心竞争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破除一切阻碍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通过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扩大人们通过合法勤奋劳动实现创富的路径,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体系,合理提高困难群体收入。

  完善分配制度体系以推动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公平正义合理的分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共同富裕的核心问题,核心是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强建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市场分配机制,在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投资有回报、政府有税收的格局下,不断提高社会群体的劳动收入。探索再分配新模式,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节过高收入,规范资本收入,平衡行业收入。探索充分自愿的三次分配方式,合理倡导公益慈善事业,完善慈善捐赠税收等优惠配套政策,以充分自愿为基础的募集、捐赠和资助等公益方式推动社会资源有序流动。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价值超越,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现实引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本文系2023年广西马基地共建项目“六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研究成果三】  

  (作者系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