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2023-05-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判断和纲领性确认,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要求和实践特征,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自觉,和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信心!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目标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所作的这一定性结论,在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和决定力量、根本性质和价值取向的同时,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定和根本逻辑要求。党的性质和宗旨以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决定了党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增强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社会主义为性质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党领导全国人民创立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的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的辩证统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物质生活越富足,人们就越关注精神生活、更加追求精神享受。“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发达,“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式现代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要求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协调,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整体变迁进程,社会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发展,是现代化顺利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起着基础性作用,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条件;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反作用,能够为物质文明提供重要支撑;两者相互协调才能共同发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人类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之所以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根本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导致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物质文明发达而精神文明严重匮乏、人的精神生活异化与人片面发展的制度性缺陷,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致力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改革开放以后,我党就创造性地确定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努力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坚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之上,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确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既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内在逻辑和实践特质,高度肯定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奇迹的经验意义,又充分展现新征程上强国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遵循和发展走向;表明我们党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洞察,对中国式现代化特点的深度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新的水平。

更加坚定、自觉地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

  在当今时代,信息化智能化蓬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日益呈现出共同发展趋势;人作为现代化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明显的决定性作用。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更加发达的“两个文明”加以支撑和升华,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两个文明”不断累积和发展。已经享受到全面小康生活的我国各族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精神生活层面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力气推动“两个文明”相互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顺应要求,不仅把“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把“两个文明”建设任务纳入我国现代化阶段性总目标;而且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设立专章,着眼于“两个文明”相协调发展、共同支撑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战略任务中进行统筹部署,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一起,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谋划,并就不断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两方面作出了相互呼应的决策部署和措施安排。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兼顾,着力在“协调发展”上作文章:进一步深化对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新形势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技面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本文系2023年广西马基地共建项目“六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研究成果四】 

  (作者系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