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教育处(院党校办公室)联合中国社会科学网开辟“党校之声”专栏,集中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47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的学习成果。院党校将充分发挥学员专业优势,鼓励学员结合党校学习成果撰写理论文章,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将在党校期间学习成果融入到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分析之中。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现代化成果与人民共享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富之路、幸福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组织保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而奋斗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推进,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的福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充满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任务,需要各个地区、各种机构、各个部门、各类行业的协调配合,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积极力量,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奋斗、不断创新,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具有强大的号召力、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具有顽强奋斗精神、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创新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担负起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任。
党在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中要发挥好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确定好发展方向,制定好发展战略,发挥好把方向、谋大局的作用,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分阶段、按步骤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是适时推出各项改革措施,发挥好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破除影响共同富裕实现的樊笼、障碍,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三是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发挥好激励“先富”帮“后富”的作用,促进共同富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四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领作用,培养更多的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人。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证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还是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第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在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提高收入水平,激发各种生产要素活力的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我们要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保障能力、战略引领能力、公共产品供给能力。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增长效率,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财富基础。第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不断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拓宽城乡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稳步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长处,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念指引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现代化建设主体和依靠力量,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败的关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程度越来越高。
当前,我国已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还存在相当数量的低收入人口,还有很多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促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畅通向上发展的渠道,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在更高的保障水平上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全面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交出优异答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都取得巨大成就,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财富,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推进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时,也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只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人民群众才会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基础、理念指引和制度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是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