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间交往往往先于国家间正式外交出现,是国与国关系的社会根基,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中国与中亚国家已率先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覆盖,双方的民间交往发挥出巨大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人民友好的深厚力量功不可没。
基于强大的内生动力
基于强大的内生动力,中国和中亚民间交往拥有独特的有利因素和良好的发展条件,建交三十余年来,中国中亚民众间的友好和信任更加坚定。
第一,根植于历史深处的友好传统。中国和中亚国家民间交往历史悠久,友谊源远流长。汉代以前,中国与今中亚地区就建立起初步交流与联系。汉代张骞于公元前一三八年和公元前一一九年两次出使西域,远达今中亚地区,使中原与西域的联系更加密切,开辟了古丝绸之路民间贸易和人民交流的繁荣历史,丰富了中国和中亚国家民间友好的共同记忆。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演讲,以古丝绸之路上的人民友谊为切入点,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获得了中亚五国的一致支持,中亚地区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民心相通的示范区。
第二,发源于毗邻地区的交往需要。中国和中亚国家地理上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中国西北部和中亚东部紧密相连。1992年中亚五国独立以来,中国和中亚五国悉数签署建交公报以及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较早解决了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边界问题,毗邻地区民众利用所在区位优势,以及民族习俗的切近,自然而然地加强了彼此友好联系,尤其是经贸、文化交往与民间交往互为基础、深度融合,双方民众深化了对彼此国家的了解。如今,中国和中亚国家民间交往涵盖的地域进一步扩展,远远超出毗邻地区范围。
第三,得益于共建“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强大助力。2013年,中方提出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倡议。近年来,中方提出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中亚集体合作机制逐渐成熟,“中国+中亚”峰会不日召开。中哈将签署30天互免签证协定,并推进在西安和阿克托别互设总领馆,民间交流的便利度大大提升。
呈现新的交往特点
与官方外交相比,民间交往具有参与主体多元、活动形式灵活、交往内容丰富、交往对象广泛的特点。民间交往与官方外交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党和国家对外交往体系。具体到中国与中亚的民间交往,主要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重视民间交往日益成为中国和中亚合作中的趋势。今年4月通过的《中国—中亚外长第四次会晤新闻公报》强调,加强中国—中亚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目前,“中国+中亚五国”智库论坛、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等以非官方人士为参与主体的平台和机制已经搭建起来,双方学者和企业建立起定期联系。民间交往朝着更加机制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
第二,民间交往视角在逐步转变。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友好交流主要以中国向中亚国家派出民间团组居多,从中国看中亚的视角超过了从中亚看中国的视角,从交往的规模和结构来看有一定不对等性。近年来,中亚国家向中国派出不少考察团组,他们从中亚的视角观察中国,对中国中亚关系的看法更具说服力。
第三,民间组织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2007年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下设了中国中亚友好协会,统筹中国与中亚国家民间友好工作,举办哈总统托卡耶夫的中国老朋友见面活动,组织和接待友好团组。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中华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等民间组织举办了职工技能大赛等特色多样的交流活动。民间组织“外交笔会”还编辑组织友好人士撰写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故事》《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故事》以及《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的故事》等可读性强的图书。
第四,企业成为民间交往的有生力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落地开花,中国成为中亚国家各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联系与民间交往互相带动、互相交融,加强民间交流成为企业界的必然选择。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商界代表自发成立了哈萨克斯坦—中国商业理事会、哈萨克斯坦—中国区域间合作论坛等对话平台。新冠疫情期间,京东集团向乌兹别克斯坦捐赠了超16万件医疗物资。马云公益基金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向哈萨克斯坦捐赠了4.5万吨医疗物资。中铁电气化局、中工国际、国药国际、紫金矿业集团等企业自发成为了民间支援的主力军,无偿向中亚五国提供人道援助。
中国与中亚民间交往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建交30余年来,中国和中亚人民在传统友谊的基础上,民间交往无论是规模、渠道,还是领域、内容都越来越成熟,为双方民心相通打下良好基础。当前,在“中国+中亚”集体合作机制引领下,双方合作的意愿和共识达到历史最高点,包括民间交往在内的各领域合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是由线到片,进一步扩大民间交流的规模。民间交流的规模是两国友好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和中亚民间交往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目前的交往规模不能满足中国与中亚五国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的合作水平,中国和个别国家民间交往的人次还不尽如人意。未来,中国和中亚国家将以互免签证为重要契机,乘势而上,实现民间交流规模大跨步提升。
二是由表及里,进一步挖掘民间交流的故事。除中国历朝与西域民间交往的历史故事外,中国和中亚国家还有许多激荡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是政策宣传性的话语,而是文化交融的鲜活故事。操陕甘味汉语的中亚东干人、传播汉语的中亚教师、在中国学习过的中亚留学生,他们的人生轨迹与中国和中亚关系密不可分,见证了中国和中亚合作的重要侧面,对双边关系的领悟更加深刻,需要深入挖掘这些“小故事”背后的“大友谊”。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本人曾在北京语言大学留学,其在与中方的重要外事活动上常用汉语交谈,实际上成为了中哈友好的“传播使者”。
三是自下而上,进一步拓展民间交流的群体。中国和中亚国家民间交往中涌现出迪玛希、成龙等“名人”,他们在双方民间的强大影响力映射出非官方运作下交流与合作的独特魅力。未来,中国和中亚国家将进一步拓宽民间交流的群体,扩大青年交往,促进团组互访,借助教育和旅游等人文载体增强彼此认同感、亲近感,为双方世代友好奠定良好基础。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面临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中国和中亚国家进一步夯实民间友好合作基础,维护和发展好“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以讲信修睦、互学互鉴代替“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民间交往展现出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更加创新的合作机制、更加广泛的合作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