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时代要求

2023-04-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政绩观如同一面镜子,考验理想信念,体现责任担当,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从“执政为民、人民至上”的高度,规定和引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广大干部树立了典范和标杆,特别是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处理好组织引领和群众评价的关系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铸就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坚强的党性。党性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她既源于一个党员同志自觉的学习和理想信念的坚定,更来自于组织的正确培养和引领。党组织的根本功能,就在于时刻以“凭德才、重实绩、看公论”的正确用人导向,把加强理论修养、践行群众路线融铸于日常的党性磨砺中;把胸怀天下、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践行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始志不渝地坚定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追求,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表明共产党人唯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永葆对党的忠诚。

  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就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要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干部的“正衣镜”、政绩的“度量衡”。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领导干部在自我评价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也就是增强政绩考核群众参与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实现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为谋划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正确的政绩就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因此,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是每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以引导干部真正为民尽责、为民奉献。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避免过多地“立碑”“贴金”“加分”,花钱赚吆喝,搞操作性虚假政绩。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利益为核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摒弃花架子走过场,不务虚声、不图虚名,不定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空喊哗众取宠的口号。

  二、处理好眼前需求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想整体考虑长远,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从事关党的事业和人民福祉的角度出发考虑工作、长远谋划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有的领导只顾当前、不管长远,只想马上见效、哪管惠及子孙。比如,抓经济急功近利,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比如,有些领导在招商引资时不加区分,盲目大干快上,“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结果项目开工了,环境却被污染了。这里就凸显了有些干部政绩观还不够端正、做事情眼光不够长远,从根子上说,是党性不强,私心杂念作祟,导致政绩观出现偏差。

  干部楷模杨善洲,提升亩产,扎根施甸,六十多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当代愚公”黄大发,绝壁天渠映初心,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正是他们强烈的党员意识驱使着他们始终以先进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道德风范,始终以报效祖国作为人生追求。

  作为党员干部,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用全面、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能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解决好现实需要的同时,充分考虑长远利益,致力于长远发展,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传。

  三、处理好局部着眼和系统谋划的关系

  2022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注重增强系统思维,将局部着眼和系统谋划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工作、解决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谋划工作一定要以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为中心,直面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新需要,立足整体、着眼长远,系统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决不能为了个别、局部的利益,在做决策时“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结果影响总体民生福祉。过去几年来,有的地方为招商引资,大搞“花架子”工程,忽略基础设施建设,名义上是为民办事,结果栽了梧桐树,不见凤凰来,债务缠身,劳民伤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安全的时代问题更复杂更艰巨,这就更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谋政绩时,必须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领导干部做决定、谋发展,一定要结合实际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为一盘大棋的整体需要落好每一颗子,才能赢得棋局的胜利。作为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精心谋事,潜心促事,竭力干事是应尽的职责,能够根据局势,做出正确合理的分析,尊重客观规律,提高自身修养,磨砺真精实干,是每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还需领导干部的担当和斗争。担当和斗争是一种格局,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更为可贵。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局面。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齐泽垚)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