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大家谈】以劳动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3-04-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敢于追梦。说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劳动,是创造人、形塑人、发展人的根本,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存在方式和自我成就的根本途径。劳动也是创造人类生活世界,构成人类社会存在的深刻本体。人类生活世界的一切皆扎根于劳动,人类社会变迁的动力都蕴含于劳动。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的科学技术的运用,劳动形态正从强迫性劳动转向志趣性劳动、从重复性劳动转向创造性劳动、从专业化劳动转向兼业化劳动、从生存性劳动转向体验性劳动、从物质劳动转向非物质劳动,但是劳动对于人的现实生活的根本意义、对于人类发展进步的基础作用,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新阶段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梦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加有赖于每位劳动者的劳动奉献。

  实现中国梦要积极推崇辛勤劳动

  辛勤劳动既有“辛”也有“勤”,既是不畏艰辛的劳动,也是竭力不怠的劳动。推崇辛勤劳动就是全体人民要确立起勤奋做事、勤勉工作、勤劳致富、勤苦耐劳、勤勉开拓的劳动观念和价值取向,使辛勤劳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根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蔚然风尚。

  崇尚辛勤劳动必须抵制错误的劳动观念。当前,面对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不再是消费品分配的唯一依据,有人轻视辛勤劳动、否认劳动光荣;面对享受性消费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有人把追求享受当成生活的根本目的,忽略了辛勤劳动是正当享受的前提基础;面对娱乐明星广受追捧和收入倍增,有人认为轰轰烈烈的生活不需要辛勤劳动;面对脑力劳动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人轻视甚至蔑视体力劳动,忽略了体力劳动对人自身发展的特殊作用,也无法理解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日益结合的趋势。凡此种种,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认知迷雾和发展阻碍,必须坚决反对并予以消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勤劳为美德的民族。黎明即起、日出而作,无不以勤劳为荣。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引领中华民族确立辛勤劳动的道德要求和社会风尚。辛勤劳动是中国社会奔赴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引擎”。

  实现中国梦要坚决倡导诚实劳动

  诚实劳动是对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的基本伦理要求,是遵循诚实守信原则、职业道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劳动。倡导诚实劳动,就是要求劳动者养成道德自觉精神,坚持立足现实原则,严守社会法律底线,兢兢业业、躬身实干地开展劳动,使诚实劳动成为全社会一体遵循、不可动摇的劳动原则和伦理取向,成为须臾不可违背的劳动道德律令。

  倡导诚实劳动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劳动观。人的劳动尽管具有自觉能动性、主观创造性,但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否则就会遭到严厉惩罚乃至付出沉重代价。当前社会上不乏以劳动之名而攫取他人劳动成果的伪善劳动,也不乏以正当之名而行不当之实的投机劳动,甚至不乏幻想一日暴富而坑蒙拐骗、偷工减料、不劳而获的有害劳动。这些虚假劳动不仅侵蚀着“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中华优秀传统诚信观,而且助长了偷懒耍滑、不劳而获、好大喜功的不良风气。倡导诚实劳动,要求每位劳动者必须尊重劳动规律,不急功近利、不以次充好,客观对待劳动成果,不虚报浮夸、不欺世盗名,务实肯干、立身处世,真诚奉献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新时代都是干出来的,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开创未来,才能实现梦想。

  实现中国梦要加快推动创造性劳动

  创造性劳动不同于一般劳动,而是创造新事物、新方法、新理论并开辟其应用范围的活动,是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的活动,也是冲破常规、捕捉新机遇和开创新事业的活动。加快推动创造性劳动,就是推动全体劳动者养成不甘平庸、追求卓越、钻研创新、超越常规、奋勇争先的创新精神,既敢于“无中生有”、追求原始创新,又善于博采众长、开展集成创新。

  加快推动创造性劳动必须聚焦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培育。当今世界无论是国家间的竞争还是企业间的竞争,无论是产品竞争还是服务竞争,说到底都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目前中国人才队伍总量很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既缺乏能够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的一流科学家队伍,也缺乏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大国工匠”队伍。我们的人才队伍存在着突出的结构性不足,即战略科学家等高精尖人才极为匮乏,基础研究人才存在短板,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这意味着不聚焦创新型劳动人才队伍的培育,创新性劳动就缺乏战略力量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使命新任务,中国要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要让更多劳动者在人类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实现新的创造。

  实现中国梦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中集中展现的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诚实劳动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就是引导全体人民积极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理念,为实现伟大梦想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必须端正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认知态度。当前,劳动主体、劳动形式、劳动范畴和劳动关系的巨大变化,引发了贬损劳动、贬低劳动者的不正确认识。端正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认知态度,要充分肯定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鼓励一切劳动者及其劳动创造,使人民群众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感和获得感;要激发劳动者积极劳动、投身劳动、勇于创造的劳动信念;要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使劳动光荣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要教育青年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增强本领,使之形成通过劳动实现美好生活的奋斗志向;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人民。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新时代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激发劳动创造、彰显劳动之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齐泽垚)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