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重庆市铜梁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把强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重大改革任务加以推进,探索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五级组织体系,构建社会治理“一张网”,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在铜成功召开,2021、2022年全区信访总量分别同比下降10.3%、18.4%,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成效明显提升,实现76%的矛盾纠纷在村社区、镇街两级化解,群众安全感指数多年保持在99%以上。
重庆市铜梁区文化馆种文化川剧小分队
一、扎硬桩,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把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和核心作用,构建 “五级组织体系+三级指挥中心+一张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让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筑牢魂、扎稳根,有效打通两者关节,形成党建与治理“一盘棋”。
一是建立权威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实施“一把手”工程,区委书记带头谋划、亲自部署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每年多次专题研究、实地调研社会治理工作,先后推动出台了《铜梁区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工作方案》《关于深化“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 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水平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 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的若干措施》等指导性文件。区委常委会坚持每季度听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暨社会治理工作汇报,对重点工作统一调度、重大问题及时研究。构建社会治理五级组织体系,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组织体系基础上,把党支部建在194个社区网格上,落实网格党支部工作经费,选派职级公务员担任网格党支部第一书记,全覆盖设立楼栋党小组,真正把党组织建成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
二是建立一竿到底的指挥运行体系。推动成立由区委政法委管理的正处级事业单位—铜梁区社会治理创新中心,明确网格化管理服务、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群众诉求“一键唤醒”、矛盾纠纷联动联调等四大职能职责,统筹组织开展全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全覆盖建成区、28个镇街、333个村社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实现三级指挥中心上下贯通,高效运转,“三级书记”兼任指挥长,两个职务一肩挑,两个责任同时扛,做到党建与治理统筹推进。
三是建立闭环检验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部门、镇街年度平安建设及社会治理考核内容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重要内容,层层压实责任,逐一细化工作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同时,赋予网格长对街道部门办理结果监督评价权,指挥中心对镇街、社区、网格员实行量化绩效考核,完善网格员先进事迹奖励办法,推动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
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正街社区爱心便民超市
二、结密网,真正实现基层各类问题一网兜底
着眼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象,大力推进工作整合、力量融合,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结队伍网实现“多人合一”。整合社区专职网格员、综治巡逻员、驻所调解员、城管协管员、市场监管员、司法协管员、禁毒社工等人员下沉社区,建成1200余名专业与专职相结合的基层治理队伍,由区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强化镇街、部门管人用人的灵活度,将专职网格员、综治巡逻员等人员管理权限下沉到镇街指挥中心,由镇街指挥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将城管协管员下沉到城管指挥中心,由城管指挥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区指挥中心通过建立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工作联动等机制,加强与镇街指挥中心、城管指挥中心的联动,确保“人员沉下去、工作收得拢”。
二是结资源网实现“多网合一”。整合全区“雪亮工程”、安全生产、校园安保等监控镜头2.3万余个,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24小时在线监管,相关部门申请授权使用镜头,打破“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财政支出;将12345热线、区长信箱等统一整合到区指挥中心数据平台,建立法院、公安、应急、金融等14个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共用,效力倍增。
三是结工作网实现“多用合一”。将城市社区网格调整细化为194个,依托社区网格建立居民小组,遴选符合条件的专职网格员任居民小组长,实现“组网合一”,全面推行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长和居民小组长“三合一”,积极推动在有条件的小区按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主任,实现“四合一”,促进社区治理工作在“一个口子”管理。在整合融合力量、资源基础上,明确18个单位派员到区指挥中心联合办公,采取“战时”全部统一入驻,实行重大事件统一调度指挥,“平时”由公安、司法、应急、城管、交通等重点单位派员长期入驻,同时建立问题发现、信息传输、研判处置、结果反馈的运行机制,凡与基层、与群众有关的事都能“一键唤醒”,先后向相关单位重点交办30余件群众反映集中、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实现重点事件提前预警、事前预防、快速处置,实现一大批矛盾风险发现在早、处置在小。2020年以来,通过数据联网运用、网格联动服务、矛盾联调处置,三级指挥中心累计受理群众诉求3.3万件,办结率99.9%。
重庆市铜梁区社区阅读书屋
三、强智治,真正把工作落实到基层末端
针对“由下往上反映问题信号层层衰减”“由上往下解决问题力度层层衰减”问题,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切实提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的能力,推动治理扁平化、信息化,能力现代化。
一是围绕问题能看见。充分发挥网格员“前哨”作用,网格员每天活跃在村社网格,全面摸清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各类信息,通过手机APP、手持智能终端第一时间收集上报涉及社会治安、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各类社会治理风险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一键上报。2020年以来,网格信息平台受理办结网格员上报各类事项8027条。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将社会治理系统平台通过微信端等便捷方式向公众开放,扩大信息收集和公众参与渠道。
二是围绕问题能触发。在重要交通路口、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等区域建立1300余套人脸识别系统,在校园周边安装107个技术镜头,利用人脸识别、电子围栏等技术,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访重点人员、过激言行人员等特殊重点人员自动抓拍识别、快速预警推送,公安民警、镇街干部、网格员等各方力量及时响应处置,切实预防人员脱管失控,有效提升了风险预防和应急响应水平。
三是围绕处置能见底。三级指挥中心建立问题指挥调度、分析研判、交办督办等机制,对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实行挂单计时、亮灯警告,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2020年以来,区指挥中心通过提前预警、调度指挥、协调处置62件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事件的较大以上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齐参与,打造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抓手,打通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凝聚共识、激发热情,将为群众与靠群众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发挥党员表率作用,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在职党员到网格党支部报到,带头参与小区治理、开展志愿服务、实行承诺践诺等,将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情况纳入所在单位党建年度考核。持续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三亮”行动,切实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
二是部门资源力量下沉。建立区级部门定点联系支持网格工作机制,推动“三官一律”等专业人员在所居住网格开展专业服务,为群众答疑解惑,化解身边的矛盾纠纷。全面摸底梳理全区国有资产,将部分国有资产(房屋、实施)下沉社区、网格管理使用,用于社区网格党支部阵地、居民议事、纠纷调解等场地建设,累计向29个社区下沉使用国有资产约3万多平方米,解决基层有地办事的问题,增强了社区、网格的造血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建立社区治理基金,建立《铜梁区社区治理基金管理办法》,落实区财政每年补助500万元、区慈善会每年捐赠100万元作为社区基金的运营本金,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的捐赠、社区自筹、居民捐助等资金。引导、鼓励各社区建立“微基金”,为每个社区微基金注入不低于5万元的启动资金。
三是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发动社区群众开展斑马线、垃圾箱、配电箱、井盖、导示牌“五小”管护,小绿化、小设施、小场地“三小”认领,巡河、巡路、巡绿“三巡”活动,全域推行“积分制”奖励,大力弘扬“少云精神”,组织少云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防范、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特殊人群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力军。
记者 张雨楠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