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基理】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护航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2023-04-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重庆市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健全体制机制为关键,以数字赋能为动力,着力构建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体系,以高效能治理护航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相关做法多次被《人民日报》、《党建研究》、《半月谈》等刊载。

  一、突出党建统领,着力健全基层治理体制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完善领导有力、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条抓块统”工作格局。一是强化部署推动。市委高度重视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专门召开全市加强基层治理推动平安重庆建设大会暨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对基层治理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明确目标任务、体系构架、组织保障等。二是健全领导体制。建立全市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指导38个区县、3个开发区党(工)委建立由区县委书记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全域统筹、政策集成、闭环落实,着力构建统一领导、高效协同、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严格考核压责。将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七张报表”评价指标,作为领导班子运行评估、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考察重要内容,以考核考评倒逼基层治理责任和工作落实。

  二、突出固本强基,着力筑牢基层治理堡垒

  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着力打造基层治理“主心骨”。

  一是持续扩大组织覆盖。在符合条件的农村院落、城市小区、居民楼栋、基层网格等建立党组织,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确保党的“神经末梢”与基层治理“最小单元”深度融合。江津区规范化推进小区党组织建设,制定《小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南》,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小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各类事务的领导。

  二是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全覆盖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实施城乡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工程,扎实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三比三亮(比能力亮素质、比服务亮承诺、比业绩亮变化)”“擂台比武”,全市1.1万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登台“打擂”,着力锻造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制定落实加强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重点措施,严格执行村(社区)“两委”成员资格联审制度,以严的制度、实的举措推动村干部履职尽责、廉洁奉公。巫溪县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承诺,累计作出承诺事项1869项,村级班子运转更加规范、高效。

  三是持续优化服务阵地。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因地制宜优化功能配置,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在网格、小区等设立党群服务站3158个,着力提升综合使用效率。渝北区打造“渝北邻聚”综合服务体品牌,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建设集合社区服务用房、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养老服务设施、公益便民服务、相关商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体,提供一站式“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生活服务+特色为民服务”。巴南区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优化提升三年计划,推动在网格、小区等新设立党群服务站25个,实现社区干部、办公地点、便民事项“三下沉”,在家门口为党员、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三、突出组织引领,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有效形式。

  一是探索“党建+网格治理”。实施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按照原则上300-500户划分一个网格、50-80户划分一个微网格,并全覆盖建立网格党组织,推动组网合一。优化配置“1+3+N”(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其他各类力量)网格团队,健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问题联动解决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由“千条线一团麻”向“千条线一张网”转变。江北区实施“红网智治”工程,科学划分基础网格725个、专属网格83个,建立网格“问题发现—分解派单—处置反馈—核查结案”闭环处置制度,收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6250件。铜梁区整合职能部门下沉基层的专职平安员、综治巡逻员、驻所调解员、城管协管员、市场监管员、司法协管员、禁毒社工等7类人员,组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治理中心,形成联通共享、全面覆盖、动态跟踪的基层治理格局。

  二是探索“党建+小区治理”。制发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实施意见,针对不同类型小区分类实施“党建+物业托管”“党建+社区自管”“党建+居民共管”,赋予社区党组织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考核评议权,推动社区建立物业管理议事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物业服务的重大问题。渝中区在老旧小区集中的社区,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非营利性物业服务中心,将环卫保洁经费、物业中心补贴、共驻共建资金、居民交纳物管费和社区公益性收入等资金统筹使用、加强物业管理,有效解决老旧住宅物业服务问题。璧山区探索以小区党支部为引领、业委会实体化为途径、全体业主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新路子,将小区保洁、绿化、维修、安保等服务分项外包,或招聘职业经理人负责日常运作,真正实现“小区的事业主说了算”。

  三是探索“党建+院落治理”。针对乡村人员分散、服务半径大的实际,将治理半径化小到院落,以党员为骨干成立院落治理小组,引导群众共定院规院约、共议院落公共事项,齐心协力建好管好自家院落。荣昌区“小院+”、南川区“党群小家”等,以“小院落”推动了乡村“大治理”。丰都县坚持党建统领,组建家庭教育互助会41个,由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和志愿者为孩子提供课业辅导、情感关怀,着力解决留守儿童脱管失管问题。四是探索“党建+应急服务”。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分级制定应急预案,赋予村(社区)党组织在应急状态下统筹调配本区域各类资源和力量的权力,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和推演,切实提高响应速度和工作水平。北碚区健全党建引领“平急结合”机制,推动4600余名机关党员下沉小区楼栋,以小区为单位组建80余支专业救援志愿队伍,200余支“楼院哨兵”党员群众志愿服务队,平时服务、急时攻坚。

  四、突出党员示范,着力集聚基层治理合力

  积极搭建党员带头参与基层治理平台,推进基层治理深入开展。

  一是推动在职党员报到服务。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础上,制发在职党员“三进(进园区、进小区、进云区)”工作方案,组织引导34.6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和小区党组织报到,带头落实小区各项规定,带头参加小区自治组织,带头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在基层治理中常态长效发挥作用。大渡口区健全在职党员“一到二岗三单”报到制度,组织在职党员每半年到社区、小区报到1次以上,由社区党组织统一设岗、党员认岗,建立服务记实、工作评价、积分管理“三联单”,226名积分较高的党员获评“五星级党员”,激励引导在职党员报到服务1.2万余人次。

  二是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建立健全干部下派工作机制,编制下沉工作指引,在疫情防控中推动市、区县、镇街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抗疫一线,有力充实了基层力量、提振了抗疫士气。永川区组建小区“海棠红”党员志愿服务队230余支,设立党员先锋岗2300余个,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

  三是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治理。探索加强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利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小哥驿站”、暖“新”食堂,从新就业群体中选聘“小巷管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温馨服务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黔江区联合网信、交通、邮政管理等部门和街道社区党组织,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开展“找企业、找组织、找党员”行动,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组织生活模式,切实把新就业群体凝聚在党的周围。

  下一步,重庆市将认真贯彻党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深入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突出权责清晰、扁平一体,探索建立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建立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四大板块,构建党建统领的基层智治系统,深化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治理,着力推动重庆高效能治理迈上新台阶。

  记者 张雨楠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