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基理】“馨盾”为群众撑起一把24小时打开的“保护伞”

2023-04-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上清寺街道是重庆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重庆老城区的核心区域,重要会议活动多、商旅文游客多、老旧居民区多、流动人口多,社会治理难度大,街情区位特殊。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上清寺街道于2016年1月组建了“馨盾治安巡逻督查队”。馨盾治安巡逻督查队(以下简称“馨盾”)致力于成为居民群众的“温馨盾牌”,创新巡逻队职能职责,在担任辖区治安巡逻防范、法治宣传、社区巡防队督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率先开展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巡逻,并对社区巡防队员履职情况进行督查,无缝对接社区巡防队、平安志愿者和“七铺联治”等群防群治队伍,为群众撑起一把24小时打开的“保护伞”,被大家广泛称赞为助人为乐、心系群众、尽责尽职的忠诚卫士。

  一、群防群治“排头兵”

  “馨盾”的创建为群防工作树立了标杆,立足上清寺街道特殊区位,进一步结合实际、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有效使用,统一配备制式服装、巡防装备、执勤车辆,每天对辖区主干道及学校周边、市委市府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交叉巡逻。同时,制定了《巡防队员工作纪律“五不准”规定》、《电动巡逻车使用管理规定》、《治安岗亭使用管理规定》、《巡防队员仪容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一系列巡防工作制度及奖惩办法,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馨盾”的成立,实现了辖区全域无死角安全巡逻,常态化制止各类不文明行为,查漏补缺安全隐患;协助公安民警驱离聚众打牌赌博窝点,打击街头诈骗、传销组织团伙,打掉长期游动在上清寺地区的街头诈骗团伙;解救巴南区被拐6岁男童并安全护送回家;共计协助公安民警抓获电动车盗贼、毒贩等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7人。

  二、服务群众“雷锋班”

  “馨盾”合理规划力量分布,结合社区巡防队、平安志愿者和“七铺联防”等群防群治队伍科学安排执勤值守,确保各值勤点24小时工作,值班电话24小时为群众畅通,接到群众求助立即就近派遣队员赶往现场,耐心细心温馨解决居民困难,调解各类矛盾纠纷。“馨盾”成立至今,累计受理群众咨询求助、纠纷调解、平安护送、校园值守等事件13800余次。“馨盾”的好人好事多次被央视、重庆卫视新媒体、第一眼新闻、渝中新闻等媒体报道,如2022年4月应急抢险被央视报道、2020年10月救助轻生女子、2021年1月护送九旬空巢老人回家并坚持定期上门看望等“雷锋事件”被群众广为流传,被媒体多方宣传。“馨盾”每次执行任务均认真记录影像,还制作诈骗预防、消防安全等宣传视频,广泛发布于各个网络平台,累计制作微视频、短视频370余个,总点击量超800万,既普及了各类安全知识,又展现了群防队员精气神、传播了正能量、增进了群众信任感。

  三、防疫防控“尖刀排”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馨盾”始终战斗在防疫一线,如同一支冲锋陷阵、直插敌营的尖刀排。在辖区人口稠密、流动性大、必经出入口设置的监测卡口上,有“馨盾”的身影,如“猫头鹰”不分昼夜,体温测量、信息登记等工作落实落细。在集中开展网格化、地毯式走访排查,做到“敲开门、见到人、听到音、问到话”过程中,有“馨盾”的身影,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的体能优势,比别人爬的楼层多,排查的户数多。特别是在疫点隔离区,更不缺少“馨盾”的身影,充分展现退役军人的无畏精神,24小时蹲守执勤,如“螺丝钉”坚守疫点隔离区,防止人员随意进出;同时,还是消杀工作的“勤务兵”,隔离群众的免费“代购员”、温馨贴心的“咨询师”,协助街道社区做好物资采购、健康诊断、心理疏导等工作,保障隔离疫点居民健康安全,成功确保辖区再无一例新增病例。

  四、队伍强化“训练营”

  “馨盾”通过专业训练、强化管理、严格奖惩,促进群防群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馨盾”作为唯一一支承担全区群防队伍督查考核工作的队伍,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考核办法对社区巡防队伍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考核考评工作,以考核促进步、以督促推落实,激励鞭策群防队伍和队员们严格要求、严格约束,进一步激发主动作为的内生动力。同时,“馨盾”定期开展军事化训练、主动参加民兵训练,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抓实练,真正发挥出民兵应急队伍在国防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我区民兵队伍的中坚力量,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馨盾”的创建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社会治安防范长效机制,有效提升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压缩违法犯罪分子活动空间,稳步推进地区平安建设,真正实现“秩序好、发案少、公众满意、社会稳定”的目标。

  记者 张雨楠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齐泽垚)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