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
韩晗,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区域合作室助理研究员。古巴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从事拉美政治、法律制度比较与分析,墨西哥、秘鲁、古巴等区域国别研究。担任中国拉美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拉美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欧美同学会拉美分会副秘书长。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拉丁美洲研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期刊及重要媒体发表几十篇学术论文、理论文章。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重点项目10余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谋和平、促发展的共同诉求,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找到了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需求,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来说,历史上共同的遭遇,让我们拥有更为强烈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习近平主席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鲜明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自于中国的传统智慧,也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间的共同诉求。这一诉求符合当前国际社会的主流发展方向与联合国安理会的基本原则。多数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相同,选择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度保障。
同为发展中国家集中的拉美地区,印第安文明的发展基础也是“共同体思想”。印第安传统理念将“共同体”视为各种关系的基础,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维持和谐关系的准则。这一理念既有朴素的自然哲学——大地母亲的宇宙观,更孕育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三个维度的和谐共生哲学。同时,“共同体思想”还意味着和平与协作带来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这两大倡议,阐明了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义利观、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不仅彰显了中国心系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的国际主义情怀,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两大倡议是相辅相成,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仅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的倡议,更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促和平、谋发展的共同基础。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而安全,则是保障美好生活的环境基础。
2023年2月,中国政府进一步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这是中国为全球的安全赤字提供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具体来看,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为世界提出了六个核心安全理念和原则。第一,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第二,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第三,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第四,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第五,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第六,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这六点是辩证统一的整体。这六个坚持,是中国基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凝练的安全原则。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18】杨抗抗: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17】刘爱玲:践行“三个务必” 奋进新征程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16】意娜:深刻把握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15】张炜: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世界史话语体系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14】程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认识人口问题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13】杨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推动离退休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12】常殊昱:打造高水平学术期刊,提高中国对外传播软实力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11】宋洋: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