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体系”建设】中欧班列精绘“一带一路”建设的工笔画

2023-03-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3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周年。十年来,沿线各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欧班列依托陆桥、向陆而生,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打造了富有韧性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交流交往,勾勒了“一带一路”工笔画的“点睛之笔”。

  中欧班列运行日益体系化、机制化和多元化。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欧班列从“一条线”发展成“一张网”,形成了品牌建设、运输组织、价格管理、经营服务、境内外协调机制、安全管理、指标评价等全链条运营体系。为协商解决班列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等沟通平台成立。同时,沿线国家外交、商务、执法、海关、铁路等部门也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推进国际联运规则制修订和标准统一,创新通关合作模式,保障了班列安全畅通和机制化运行。此外,班列发展多元化格局加速形成,“班列+贸易”“班列+产业园区”“班列+金融”“班列+综合保税”“班列+跨境电商”“班列+海外仓”“班列+班轮”“班列+超市”等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中欧班列运贸一体化专列、国际邮政专列、国际冷链专列、跨境电商专列、商品汽车专列、定制化班列等相继开行,中亚班列、中俄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等竞相启动。

  中欧班列发展彰显影响力、生命力和向心力。目前,中欧班列形成了境内西、中、东和境外北、中、南各三条运输通道的布局。2020年7月启动的成都、郑州、重庆、西安、乌鲁木齐五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促进了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加快形成。截至2022年底,中欧班列已开通运行82条线路,连通欧洲24个国家200多个城市,中国的班列开行城市超过了100个,累计开行突破6.5万列、运输货物超600万标箱、货值3000亿美元,形成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推动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班列发展契合了各方的共同愿望和诉求。特别是新冠疫情、苏伊士运河拥堵和乌克兰危机接连出现后,中欧班列展现出良好的发展韧性和潜力,构筑为各国共同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成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中欧班列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与可见可及的切身利益使其得到沿线国家的普遍赞誉。2019年3月,德国前联邦议员约翰内斯·普弗鲁克表示,杜伊斯堡市积极充当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枢纽,有超过6万名雇员在该地的物流中心工作。2021年3月,芬兰发展合作与对外贸易部长维莱·斯金纳里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中欧班列优势显著,芬兰与中国的铁路贸易潜力巨大。2021年12月,波兰瑞亚物流公司总经理莫伟杰感叹:如今,马拉舍维奇或许在波兰的知名度仅次于首都华沙了,这都得益于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2022年9月,瑞典“一带一路”执行小组联合创始人侯赛因·阿斯卡里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过去10年,欧盟经济对中欧班列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展望未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各方齐心协力、凝聚共识,共同呵护班列发展成果、维护班列发展环境、拥护班列发展地位,中欧班列必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继续绘制“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晏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