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94】

何代欣:财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2023-03-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

 

 

  

  何代欣,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B类)首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财政部专家工作室成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多项关于政府债务、财政政策、税制改革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项目等十余项。202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经济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研究类)一、二、三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青年优秀学术论文一、二等奖,第七届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奖等。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那就是: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离不开财政的支撑与保障。矗立于新的历史起点,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将继续对照要求、立足本职、着眼未来,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需要充分理解人口规模巨大的财政效应,也要充分发挥财政在推动实现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从经济规模看,2021年,我国GDP位居世界第二,GDP总量为1149237亿元,人均GDP为80976元。从财政收支规模看,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22亿元。从数据上就能直观发现,经济总量巨大、财政收支规模巨大是中国财政经济发展的两大典型特征。正是因为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财政在分析问题、处理情况时更应多思考人口规模巨大对实现现代化的影响。尤其是要保持好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匹配的财政收支规模,确保财政的保障与支撑作用有效发挥。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再分配领域的体制机制设计,财政政策与财政改革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将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与财政改革的支点作用,全面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是财政从中短期和中长期层面对共同富裕的主要支撑。事实上,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为此,财政政策与财政改革应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要义,始终致力于让人民的勤劳和创新有盼头,始终致力于在民生保障上有更大作为,始终致力于在收入分配领域起到枢纽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财政在兼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充分的发力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为此,财政应在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中找准位置。同时,还应深刻理解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将财政事业发展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将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在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财政不断创新完善政策制度,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引导、税收调节和政府绿色采购等多种政策措施支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财政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仍有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空间。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财政在巩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防安全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此,财政要树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意识,为巩固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作出应有努力。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中,财政应始终以保障和支撑的角色定位做好充分准备。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93】王冠丞:聚焦“五个牢牢把握”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92】李政君: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91】余剑飞:不断开创国际传播新局面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90】刘玲: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战略指引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9】解放:推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新发展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8】刘洪愧: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文明的发展维度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7】岳圣淞: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6】朱清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5】王静 | 不忘来时的路:从历史自信到历史主动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4】逯万辉: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支撑与保障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